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9年  11卷  第06期

推荐文章
高功率激光与光学
激光-载荷联合作用下碳纤维/环氧树脂板的断裂阈值研究
黄国君, 杨治星, 段祝平
1999, 11.
摘要:
介绍了激光载荷联合作用下碳纤维/环氧树脂编织复合材料单边缺口板断裂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实验测量了断裂阈值曲线,并结合显微观察确定了三种断裂模式:热应力、热减薄和热击穿模式。获得了热应力模式断裂的理论判据,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该判据建立了断裂临界条件下热-力和几何参数与材料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
连续激光作用下圆板大理挠度的论分析
尹益辉, 陈裕泽, 邓礼辉
1999, 11.
摘要:
利用Berger和Galerkin近似法,导出了在连续激光与横向力联合作用下固支圆薄板的轴对称大挠度w的表达式。针对空间均布和Gauss型分布激光束辐照的情况,采用理论和有限元法计算了板中心挠度wc随辐照时间及横向力的变化,讨论了板中温度矩MT、温度膜力PT和材料参数(弹性模量E、泊松比m 和热膨胀系数a )的温度相关性对挠度的影响规律及温度场与横载联合对圆板大挠度的作用机制。本文的理论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定量一致,并与文献中相关的理论和实验结果定性一致。
双向泵浦钛宝石的四通放大器
黄小军, 张树葵, 王晓东, 郭良福, 唐军, 曾小民
1999, 11.
摘要:
由多通放大器的理论计算了脉冲的放大特性,并进行了钛宝石的四程放大实验。当输入信号光为1mJ时,通过四程放大,获得了20mJ的脉冲输出。
多程放大系统总体光路的稳定性研究
朱启华, 张小民, 景峰, 谭吉春, 陈哲, 曹动, 闫述卓, 刘勇
1999, 11.
摘要:
根据打靶精度要求分解系统的稳定性指标,利用光线追迹并通过三维矩阵与代数运算相结合的方法,开发了分析多程放大系统总体光路稳定性的仿真软件。针对神光-Ⅲ原型装置的总体光路的数学模型,完成了各单个元件稳定性对打靶弹着点的影响的模拟计算。
多程激光放大系统光传输程序的改进和校核
张彬, 吕百达
1999, 11.
摘要:
报道了高功率激光多程放大系统光束传输程序的改进。在该程序中全面考虑了影响激光传输和放大的诸多重要因素。给出典型的计算实例,并用劳仑兹·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实验和模拟数据对程序进行了系统校核,证实了该改进程序的正确性和优点。
电子束泵浦KrF激光MOPA系统的同步控制
王孝君, 马维义, 汤秀章, 单玉生, 王乃彦
1999, 11.
摘要:
介绍研究出的MOPA系统完整的同步控制时间关联逻辑、各单元启动方式及同步系统的硬件。由Fe-Nb-Cu超微晶薄膜材料做成的同轴单匝磁开关及脉冲变压器产生大约150kV、上升时间小于200ns的高压,触发MOPA系统中的Marx发生器,当火花隙欠压比为90%时,Marx发生器中电压建立的时间抖动分别小于13ns和23ns。采用激光触发主开关时,泵浦功率系统总体抖动时间小于10ns,保证了整个电子束泵浦KrF激光MOPA系统的正常运行。
复杂地形近地面光学湍流
曾宗泳, 刘小勤, 马成胜, 肖黎明, 袁仁民, 翁宁泉, 谭锟
1999, 11.
摘要:
本文分析了合肥一水库边,近地面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2的观测结果。表明Cn2的水平分布和时间变化和气象条件有关,是近地面热量平衡变化的结果。由于大面积大热容量水体的存在,使Cn2的变化有复杂多样的特点。文章得到了用气象要素,即气温、云量加上太阳高度分别估算近湖面和近地面Cn2的经验公式。提出了估算复杂地形Cn2的方法。
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垂直分布特征
翁宁泉, 曾宗泳, 肖黎明, 马成胜, 龚知本
1999, 11.
摘要:
通过对我国安徽合肥、河北香河、云南昆明三个站址整层(0-30km)的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的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到了的垂直分布特征和统计特征;利用现有的高度分布模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自己的拟合公式。
ICF与激光等离子体
高精度超短脉冲激光多路同步延时触发控制系统
郭良福, 张树葵, 王晓东, 唐军, 曾小明, 黄小军
1999, 11.
摘要:
该系统采用高速的ECL电路,实现了与82MHz飞秒激光脉冲序列中一个脉冲前沿严格精确同步的单脉冲输出;采用标准频率计数法和高精度线性斜波电压产生法,实现了延时时间调节范围宽(1ns~999μs)、调节精度高(1ns)、输出路数多(20路)的触发控制信号。
一个高灵敏度中子扫描变像管的设计
廖华, 张焕文, 郑志坚
1999, 11.
摘要:
我们设计了一个高探测灵敏度的中子扫描变像管。该管采用电子产额较高的聚乙烯加碘化铯中子阴极。电子光学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阴极面积大(f10mm),不设置狭缝,电子束的交叉截面聚焦于MCP的前表面。预计此扫描变像管时间分辨率为43ps,可用于探测产额大于1×108个烧蚀靶内爆中子。当靶到阴极距离为几十厘米时,也可用于测量爆推靶内爆中子能谱多普勒展宽,从而确定等离子体离子温度。
相对论性电子在强激光场和Debye屏蔽库仑场下的散射
陈激, 张震, 詹如娟
1999, 11.
摘要:
在量子理论的框架内,利用含强激光场的二级相对论修正的运动方程,采用直接数值解法,着重研究了强激光场和Debye屏蔽库仑场下荷电粒子的碰撞截面及其与激光脉冲波形、频率、强度和屏蔽参数等的关系。
平场光栅谱仪相对衍射效率测量
黄文忠, 尤永录, 成金秀, 谷渝秋, 淳于书泰, 蔡玉琴
1999, 11.
摘要:
以激光碳等离子体作为软X射线源,同时用平场光栅谱仪、常栅距光栅谱仪测量了类氢和类氦离子谱线强度,以一级谱线强度为标准,给出了平场光栅谱仪高级次光谱的相对衍射效率。
产生短波长高次谐波条件的优化计算
陈黎明, , 张杰, 余玮, 江文勉
1999, 11.
摘要:
从电离的几率方程出发,得到了适用于任意激光脉冲宽度下原子的饱和激光强度和最高次光谐波光子能量与各激光参数的关系表达式,并由此给出了产生高次谐波的优化条件。解决了当超短脉冲激光的脉冲宽度小于皮秒时,产生高次谐波(HHG)的隧道电离理论中的Ammosov-Delone-Krainov方法对产生高次谐波的饱和激光强度以及最高次谐波光子能量的估算不可靠的问题。
脉冲激光激发Cu等离子体温度的玻耳兹曼方法测量研究
靳丽红, 杨经国, 哈元清, 薛康, 钟先琼, 蒙建平
1999, 11.
摘要:
以YAG调Q脉冲激光为光源,以金属Cu作为样品,使用CCD技术采集Cu等离子体瞬态光谱,用玻耳兹曼分布法对激光等离子体的温度进行了测量。由测量结果可知,当激光脉冲能量为0.1J时,测量的Cu谱为原子激发谱,等离子体温度为14063K。作为对比,还用同样方法测量了交流电弧激发的Cu等离子体温度。所建立的测温方法对于研究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有重要应用前景。
激光靶耦合过程中的激光能量沉积方程
朱少平, 古培俊
1999, 11.
摘要:
激光聚变靶物理研究用激光强率I随空间的变化来反映激光能量的沉积。目前激光靶物理研究使用的激光能量沉积方程在临界面处发散,讨论了造成这一非物理结果的原因,给出了合理的激光强度方程,并讨论了新旧两种激光强度方程对激光吸收的影响。
ICF靶面均匀照明二元光学器件的设计与研制
金国藩, 严瑛白, 谭峭峰, 翟金会, 郑学哲, 邬敏贤
1999, 11.
摘要:
采用不同的优化算法,设计了ICF均匀照明二元光学器件。提出了全局/局部联合搜索算法(GLUSA),对平面输入波获得了旁瓣小、光强均匀的设计结果。完成了16阶浮雕表面结构的位相板的试制加工,并利用光学CT法测量了焦斑光强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获得了较好的光强包络,但顶部均匀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将单元器件扩展为阵列器件,增加了对输入光波畸变的宽容度。
高功率微波
高亮度高分辨率电子枪
王军, 陈泽祥, 成建波, 周敏
1999, 11.
摘要:
论述了一种已用于122cm背投式和183cm前投式电视机的新型的7.6cm钇铝石镏石(YAG)投影阴极射线管中的电子枪。在YAG绿色投影管中,当阴极电流为0.5~1mA时,其光点直径为0.065~0.08mm,该投影管分辨率大于1400电视线。
高功率半抛物面冲击脉冲辐射天线系统实验研究
孟凡宝, 杨周炳, 马弘舸, 周传明, 陆巍, 虞惠龙, 吴文涛, 鞠炳全, 任朗
1999, 11.
摘要:
描述了研制的一种集高重复频率、高功率冲击脉冲源和半抛物面反射器冲击脉冲辐射天线为一体的新型超宽带辐射天线系统,内容包括天线理论分析、系统工程设计和实验。研制的紧凑型高功率半IRA实验系统,在轴上30m处电场达13kV/m。
用平行板天线测量有界波电磁脉冲模拟器地面场
祝敏, 孙培云, 郑振兴, 焦杰, 谢彦召
1999, 11.
摘要:
提出一种有界波电磁脉冲(EMP)模拟器地面场的测量方法。它具有简便、无源、不受输入电压限制、频带宽的特点。特别适用于比较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电场的测试,可实现信号大幅度传输,能有效地提高测试系统的信噪比。
椭圆波导的截止波长和衰减常数的理论计算
林其文
1999, 11.
摘要:
根据椭圆波导中电磁波的传播理论,研究并计算了任何椭圆偏心度的一系列波模的截止波长和功率衰减常数,相应地解决了椭圆波导理论中的马丢函数的精确计算问题。计算结果令人满意,并且极大地扩大了各种波模对椭圆偏心率的适用范围(1%~99%)。
高功率微波场磁光传感技术研究
孟洲, 胡永明, 钱宝良, 陈哲, 刘金亮, 曹动, 倪明, 周津娟
1999, 11.
摘要: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磁光晶体记录特性进行高功率微波场矢量测量的传感技术。对返波管振荡器微波场的多点阵列测试表明,该传感系统对被测场无影响,抗干扰能力强,空间分辨率为0.001m,可测出场的主要模式成份TM01、TE01和TE11,以及各成份的场强和功率,对总功率的估算值与喇叭耦合测量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圆波导劈形端口辐射器的数值分析
钟哲夫
1999, 11.
摘要:
高功率微波运用的圆波导劈形端口辐射器(Vlasov-Nakajima辐射器)的辐射场可视为由平开口圆波导的辐射场和在该辐射场中的劈形圆波导段的散射场叠加而成。运用等效电磁流原理数值求解Kirchhoff-kottler积分获得圆波导TM01模的辐射场,再应用物理光学方法计算劈形段的散射场,并将计算的远场方向图与实验结果比较,获得较满意的一致。
变阻抗相对论返波管的粒子模拟研究
文光俊, 谢甫珍, 李家胤, 于秀云, 刘盛纲
1999, 11.
摘要:
设计了一种X波段耦合阻抗单阶跃变型相对论返波管结构,运用2.5维全电磁粒子程序模拟分析了器件中注波互作用过程,仿真了器件效率与电子注参数的依赖关系,得到了器件在500kV,5.5kA电子注驱动下,能辐射出峰值功率800MW,频率为(9.16±0.03)GHz的微波,工作模式为TM01模式,效率为30%。在截止波导与慢波结构之间设置一段长度合适的光滑漂移段,通过改善正向波基波对电子注的初始调制效果,器件最优化效率可进一步提高到38%。
超宽带电磁脉冲辐射场测量技术研究
刘小龙, 樊亚军, 刘国治, 汪文秉, 易北江, 宋晓欣, 刘峰
1999, 11.
摘要:
介绍了一种用于空间自由电磁脉冲测量的探测器,该探测器为阻抗渐变型TEM喇叭结构。重点介绍了探测器灵敏度的测量方法,测试结果表明,在80MHz~2.2GHz范围内,探测器灵敏度的频响起伏小于20%,相位随频率线性变化,标定误差小于12%。
粒子束及加速器技术
HIRFL 新B1聚束器的腔体设计
李智慧, 周学厚, 唐靖宇
1999, 11.
摘要:
根据HIRFL加速器的束流纵向匹配要求及实际情况,给出了新B1聚束器腔体的具体设计方案。采用短路片和两个移动电容板双调谐方式以满足该聚束器的宽工作频率范围要求。利用MAFIA程序对腔体的频率范围、品质因素Q值、损耗功率、微调电容及表面电流分布进行了计算,并就计算中可能引起的误差及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强电流铁电阴极电性能参数与发射结果的关系研究
蔡雪梅, 张树人, 周晓华, 郭曙光, 张恩官
1999, 11.
摘要:
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阐述了材料的电滞回线、介电常数、压电常数等性能对电流发射性能的明显影响,并通过材料的掺杂改性提高材料的性能参数,从而达到了提高发射电流密度的目的。
HIRFL中的束流纵向运动
唐靖宇, 尹全民
1999, 11.
摘要:
对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两台等时性回旋加速器中的束流纵向运动作了简单分析,主要介绍两条束运线上的几台聚束器的物理设计。超低能束运线SFC轴向注入线上的两台聚束器采用了线性聚束器,并提出了用半频聚束来提高两台回旋加速器的纵向匹配效率的新方法。低能束运线(BL1)上的聚束器采用多工作模式以解决加速粒子和能量范围宽的问题。
高功率脉冲离子束的产生
石磊, 邱爱慈, 王永昌, 何小平, 张嘉生, 蒯斌, 曾正中
1999, 11.
摘要:
分析了高功率二极管中的双向流以及提高离子流产生效率的反射三极管、磁绝缘二极管和箍缩二极管工作原理,概述了高功率脉冲离子束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