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魏惠月, 杨冬, 徐涛, 王峰, 彭晓世.
神光Ⅲ原型装置的黑腔靶背向散射光测量技术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03): 032006-.
doi: 10.3788/HPLPB201426.032006
|
[2] |
杨兆锐, 袁萍, 李忠文, 杨治虎.
超强激光脉冲作用下的Au等离子体L-X射线辐射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8): 1896-1900.
doi: 10.3788/HPLPB20122408.1896
|
[3] |
郑志远, 樊振军, 邢杰, 董爱国, 张自力.
双束探测光测量激光等离子体动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11): 2669-2672.
doi: 10.3788/HPLPB20122411.2669
|
[4] |
焦春晔, 王峰, 刘慎业, 蒋小华, 李三伟, 刘永刚, 杨家敏, 谷渝秋, 王传珂.
基于神光Ⅱ的激光黑腔靶全孔径背反散射光信号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11): 0- .
|
[5] |
李志超, 张小丁, 杨冬, 郑坚, 刘慎业, 丁永坤, 李三伟, 蒋小华, 王哲斌, 章欢.
神光Ⅲ原型受激拉曼与受激布里渊散射份额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8): 0- .
|
[6] |
王传珂, 焦春晔, 王峰, 蒋小华, 刘永刚, 李三伟, 刘慎业.
激光等离子体受激Raman散射光谱的时间分辨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9): 0- .
|
[7] |
王传珂, 蒋小华, 王哲斌, 刘永刚, 李三伟, 李文洪, 刘慎业.
神光Ⅱ激光装置的全口径背向散射测量系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8): 0- .
|
[8] |
秦孝尊, 洪伟, 田成林, 唐翠明, 何颖玲, 张继彦, 江少恩, 谷渝秋, 丁永坤.
超短超强激光与固体靶相互作用中发射质子的截止能量估算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8): 0- .
|
[9] |
杨家敏, 张继彦, 吴泽清, 杨国洪, 颜君, 丁耀南, 李军, 郑志坚.
薄铝埋点等离子体K线光谱半定量实验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10): 0- .
|
[10] |
况龙钰, 王传珂, 王哲斌, 刘慎业, 李文洪, 蒋小华, 刘永刚.
527 nm激光辐照盘靶受激布里渊散射光角分布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3): 0- .
|
[11] |
王瑞荣, 肖沙里, 钱家渝, 董佳钦, 熊俊, 傅思祖, 陈伟民.
高分辨椭圆弯晶谱仪在激光等离子体实验中的应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7): 0- .
|
[12] |
秦兴武, 袁晓东, 黄进, 徐冰, 邓武, 李文洪, 贾怀亭.
用于等离子体诊断的ps激光探针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10): 0- .
|
[13] |
杨家敏, 丁耀南, 郑志坚, 王耀梅, 张文海, 张继彦, 洪义麟, 徐向东, 付绍军.
高谱分辨X光能谱诊断技术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3, 15(01): 0- .
|
[14] |
王伟, 倪元龙, 万炳根, 孙今人, 吴江, 王琛, 孙玉琴, 周关林, 顾援, 王世绩.
单发实验测量软X射线多层膜反射镜反射特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1, 13(05): 0- .
|
[15] |
谷渝秋, 淳于书泰, 李玉同, 张启仁, 尤永禄.
软X射线多层膜反射镜反射率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1): 0- .
|
[16] |
黄天暄, 郑志坚, 孙可煦, 江少恩.
用于软X光能谱测量的Ross滤片对的设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1): 0- .
|
[17] |
郑志坚, 陈家斌, 丁永坤, 刘慎业, 腾浩, 杨存榜, 张海鹰, 唐道源, 袁晓东, 赵春茁.
强激光斜入射半腔靶能量注入率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1): 0- .
|
[18] |
林景全, 陈波, 尼启良, 曹健林, 周忠源.
激光等离子体软X射线源靶材的选择及特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8, 10(03): 0- .
|
[19] |
刘慎业, 腾浩, 郑志坚, 唐道源, 丁永坤, 张海英, 王树铎, 谭春林.
用于激光吸收和散射光能量测量的4π盒式卡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6, 08(04): 0- .
|
[20] |
张颖, 朱颀人, 潘守甫, 史桂珍.
类钠铜离子软X射线激光三体复合泵浦机制的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6, 08(02):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