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郝亮, 刘占军, 胡晓燕, 项江, 李斌, 郑春阳, 朱少平.
黑腔等离子体中SRS与SBS过程的散射光谱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03): 032004-.
doi: 10.11884/HPLPB201527.032004
|
[2] |
魏惠月, 杨冬, 徐涛, 王峰, 彭晓世.
神光Ⅲ原型装置的黑腔靶背向散射光测量技术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03): 032006-.
doi: 10.3788/HPLPB201426.032006
|
[3] |
王传珂, 蒋小华, 王哲斌, 刘永刚, 李三伟, 李文洪, 刘慎业.
神光Ⅱ激光装置的全口径背向散射测量系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8): 0- .
|
[4] |
焦春晔, 王峰, 刘慎业, 蒋小华, 李三伟, 刘永刚, 杨家敏, 谷渝秋, 王传珂.
基于神光Ⅱ的激光黑腔靶全孔径背反散射光信号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11): 0- .
|
[5] |
王传珂, 焦春晔, 王峰, 蒋小华, 刘永刚, 李三伟, 刘慎业.
激光等离子体受激Raman散射光谱的时间分辨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9): 0- .
|
[6] |
黎航, 李三伟, 周近宇, 张海鹰, 曹柱荣, 易荣清, 刘慎业, 丁永坤, .
X光分幅相机在黑腔等离子体填充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05): 0- .
|
[7] |
秦孝尊, 洪伟, 田成林, 唐翠明, 何颖玲, 张继彦, 江少恩, 谷渝秋, 丁永坤.
超短超强激光与固体靶相互作用中发射质子的截止能量估算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8): 0- .
|
[8] |
彭晓世, 李三伟, 安竹, 蒋小华, 刘永刚.
激光间接驱动冲击波实验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5): 0- .
|
[9] |
况龙钰, 王传珂, 王哲斌, 刘慎业, 李文洪, 蒋小华, 刘永刚.
527 nm激光辐照盘靶受激布里渊散射光角分布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3): 0- .
|
[10] |
郝东山, 谢红军.
Compton散射下强激光等离子体空气冲击波波前的传输特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4): 0- .
|
[11] |
王哲斌, 郑坚, 蒋小华, 刘慎业, 李文洪, 刘万东, 俞昌旋, 刘永刚, 张海鹰, 谭晓青, 彭晓世, 丁永坤, 郑志坚.
351nm激光入射大腔靶的受激Raman散射光谱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01): 0- .
|
[12] |
白波, 郑坚, 蒋小华, 袁晓东, 郑志坚, 俞昌旋, 刘万东, 徐冰, 向勇, 赵春茁, 刘永刚, 陈铭.
激光等离子体中相干Thomson散射的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6): 0- .
|
[13] |
郑志坚, 陈家斌, 丁永坤, 刘慎业, 腾浩, 杨存榜, 张海鹰, 唐道源, 袁晓东, 赵春茁.
强激光斜入射半腔靶能量注入率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1): 0- .
|
[14] |
蒋小华, 郑志坚, 李文洪, 刘永刚, 郑坚, 王以超.
激光等离子体的受激Brillouin散射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1): 0- .
|
[15] |
刘慎业, 蒋小华, 滕浩, 成金秀, 张海鹰, 王以超, 温天舒, 于燕宁, 丁耀南, 丁永坤, 唐道源, 郑志坚.
0.351μm激光辐照靶角度和时间分辨的侧向散射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9, 11(05): 0- .
|
[16] |
王以超, 郑坚, 俞昌旋, 蒋小华, 郑志坚.
1.053μm激光照射金平面靶产生的散射光谱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9, 11(01): 0- .
|
[17] |
林景全, 陈波, 尼启良, 曹健林, 周忠源.
激光等离子体软X射线源靶材的选择及特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8, 10(03): 0- .
|
[18] |
许琰, 赖东显, 冯庭桂.
腔靶产生的平面辐射场特性的数值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8, 10(03): 0- .
|
[19] |
成金秀, 陈正林, 温天舒, 朱宗元, 王红斌, 于艳宁.
腔靶X射线辐射对称特性实验观测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6, 08(03): 0- .
|
[20] |
祁兰英, 梅启庸, 赵雪薇, 郑志坚, 李三伟, 李文洪, 谢平, 唐道源, 温树槐, 江文勉, 刘永刚, 张文海, 李朝光.
1.053μm激光在腔靶中反常吸收和超热电子的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6, 08(02):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