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代健, 郝新红, 贾瑞丽, 陈齐乐, 刘金烨.
基于KFCM增量更新的无线电引信目标识别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9, 31(06): 063204-.
doi: 10.11884/HPLPB201931.190126
|
[2] |
熊久良, 武占成, 孙永卫.
连续波多普勒引信超宽谱高功率微波辐照效应试验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10): 103235-.
doi: 10.11884/HPLPB201527.103235
|
[3] |
熊久良, 武占成, 孙永卫, 杨清熙, 程二威, 王琳.
连续波多普勒引信雷电电磁脉冲辐照效应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04): 043203-.
doi: 10.11884/HPLPB201527.043208
|
[4] |
郝建红, 范杰清.
电磁脉冲耦合效应的等效源建模及应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06): 063024-.
doi: 10.11884/HPLPB201426.063024
|
[5] |
程二威, 陈亚洲, 田庆民, 张涛.
无线电引信双源辐照效应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07): 073219-.
doi: 10.11884/HPLPB201426.073219
|
[6] |
王庆胜, 余吟山, 王效顺, 游利兵, 梁勖, 李会, 方晓东.
实用型放电泵浦XeF(B-X)准分子激光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5): 0- .
|
[7] |
肖金石, 刘文化, 张世英, 张金华.
超宽带电磁脉冲对腔体孔缝耦合效应的数值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12): 0- .
|
[8] |
黄隽, 胡云安, 张浩然, 金焱.
低频电磁脉冲对复杂电大目标耦合效应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11): 0- .
|
[9] |
路宏敏, 刘国强, 余志勇, 那彦.
加装印刷电路板的圆孔阵矩形机壳屏蔽效能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01): 0- .
|
[10] |
汪柳平, 高攸纲.
装有电路板孔阵矩形腔对快上升前沿电磁脉冲的屏蔽效能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1): 0- .
|
[11] |
潘征, 刘其中, 李跃波, 刘锋, 杨杰.
高功率微波缝隙耦合效应的试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11): 0- .
|
[12] |
王韶光, 魏光辉, 陈亚洲, 毕军建, 孙永卫.
无线电引信的超宽谱辐照效应及其防护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11): 0- .
|
[13] |
王建国, 田春明, 夏洪富, 葛德彪.
复合振子天线阵列的数值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7): 0- .
|
[14] |
李刚, 毕军建, 刘尚合, 孙永卫.
超宽谱电磁脉冲对无线电引信的耦合及防护加固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8): 0- .
|
[15] |
王建国, 田春明, 夏洪富, 葛德彪, .
复合振子天线辐射特性的数值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4): 0- .
|
[16] |
魏光辉, 陈亚洲, 孙永卫.
微波辐照对无线电引信的影响与作用机理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1): 0- .
|
[17] |
陈亚洲, 魏光辉, 刘尚合.
强电磁场对某型无线电引信安全性的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7): 0- .
|
[18] |
孙蓓云, 周辉, 谢彦召.
两种高空核爆电磁脉冲电缆耦合效应的比较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2, 14(06): 0- .
|
[19] |
刘小龙, 樊亚军, 刘国治, 汪文秉, 易北江, 宋晓欣, 刘峰.
超宽带电磁脉冲辐射场测量技术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9, 11(06): 0- .
|
[20] |
屠琴芬, 俞汉清, 陈志华.
强激光等离子体耦合效应的数值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7, 09(03):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