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茜, 祁建敏, 王真.
Z箍缩驱动混合堆第一壁热-力学瞬态响应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8, 30(09): 096005-.
doi: 10.11884/HPLPB201830.180005
|
[2] |
刘永康, 王飞, 黄洪文, 卢冬华.
次临界能源包层严重事故缓解系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01): 016007-.
doi: 10.11884/HPLPB201527.016007
|
[3] |
刘志勇, 曾和荣, 钱达志, 李正宏, 黄洪文, 郭海兵, 马纪敏, 王少华.
ITER驱动混合堆次临界包层燃料区结构设计与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04): 046001-.
doi: 10.11884/HPLPB201527.046001
|
[4] |
刘志勇, 李正宏, 黄洪文, 曾和荣, 王少华.
ITER磁体支撑结构有限元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01): 016013-.
doi: 10.11884/HPLPB201527.016013
|
[5] |
李正宏, 黄洪文, 王真, 陈晓军, 祁建敏, 郭海兵, 马纪敏, 肖成建, 褚衍运, 周林.
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总体概念研究进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10): 100202-.
doi: 10.11884/HPLPB201426.100202
|
[6] |
李茂生, 师学明, 刘荣, 鹿心鑫, 朱通华, 王新华, 余泳, 严钧, 唐涛, 贾建平, 程和平, 蒋洁琼, 栗再新, 杨永伟, 吴宏春.
次临界能源堆物理设计进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10): 100203-.
doi: 10.11884/HPLPB201426.100203
|
[7] |
彭先觉, 王真.
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总体概念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09): 090201-.
doi: 10.11884/HPLPB201426.090201
|
[8] |
孙鹏, 雷彬, 李治源, 郭春龙.
电磁发射复合型结构拦截弹的3维电磁场有限元建模与仿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10): 0- .
|
[9] |
王强, 关永超, 王刚华, 谢龙, 蒋吉昊.
C型固体电枢3维有限元电磁发射计算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4): 0- .
|
[10] |
陈学前, 冯加权, 徐元利.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大型固体激光器稳定性指标重分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5): 0- .
|
[11] |
陈明君, 庞启龙, 刘新艳.
KDP晶体微纳加工表层杂质对其激光损伤阈值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7): 0- .
|
[12] |
侯立飞, 易荣清, 杜华冰, 刘慎业.
多层镜软X光能谱仪的结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8): 0- .
|
[13] |
张丽莎, 许鸿.
氧分压对HfO2薄膜残余应力的影响及有限元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6): 0- .
|
[14] |
张军伟, 冯斌, 周忆, 王时龙, 向勇.
大口径光学元件环境热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8): 0- .
|
[15] |
王金山, 朱玉群, 江超.
二元混合燃料在靶丸内壁形成均匀液体层的数学模型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11): 0- .
|
[16] |
王金山, 朱玉群, 江超.
ICF空心微球靶传热的有限元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10): 0- .
|
[17] |
曹丁象, 郑万国, 贺少勃, 袁晓东, 於海武, 徐美健, 蔡震.
片状热容激光器热效应有限元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9): 0- .
|
[18] |
齐文宗, 黄伟, 张彬, 蔡邦维, 熊胜明.
红外连续激光反射镜热畸变的有限元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08): 0- .
|
[19] |
杨运民, 陈裕泽, 尹益辉, 彭向和, 王军.
温升率对预载LY12试件热破坏影响的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2, 14(02): 0- .
|
[20] |
于德利, 桑凤亭, 金玉奇, 孙以珠.
高能量密度激光器腔镜有限元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1, 13(02):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