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 10卷 第01期
推荐文章
显示方式:
1998, 10.
摘要:
用H-S 波前探测器得到校正前后波前相位时间功率谱, 分析了自适应光学控制系统对大气湍流扰动波前的时域校正效果。用这种方法比较了61单元自适应光学系统分别采用P-I 控制算法和Smith 纯滞后补偿控制算法对实际大气湍流扰动波前进行补偿实验时的校正效果。
用H-S 波前探测器得到校正前后波前相位时间功率谱, 分析了自适应光学控制系统对大气湍流扰动波前的时域校正效果。用这种方法比较了61单元自适应光学系统分别采用P-I 控制算法和Smith 纯滞后补偿控制算法对实际大气湍流扰动波前进行补偿实验时的校正效果。
1998, 10.
摘要:
采用斜波导的喇曼氢气池, 使泵浦激光束在波导内部传播, 增大了受激喇曼散射的作用区域。在传播过程中光束截面逐渐被压缩, 补偿因波导内壁的反射损耗而引起的功率密度下降。在一定气压范围内提高了喇曼转换的效率, 并利用波导对激光束的均匀作用, 使输出的一阶斯托克斯光光强的均匀性获得改善。
采用斜波导的喇曼氢气池, 使泵浦激光束在波导内部传播, 增大了受激喇曼散射的作用区域。在传播过程中光束截面逐渐被压缩, 补偿因波导内壁的反射损耗而引起的功率密度下降。在一定气压范围内提高了喇曼转换的效率, 并利用波导对激光束的均匀作用, 使输出的一阶斯托克斯光光强的均匀性获得改善。
1998, 10.
摘要:
依据正入射软X 射线显微成像系统对聚光镜的要求, 论述了采用掠入射聚光镜是最佳选择。在分析聚光镜几何参数的基础上, 决定了确定椭球面聚光镜的方法。在考虑材料反射特性和实际制作椭球面镜方法的同时, 确定了要研制的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系统用聚光镜的结构参数。
依据正入射软X 射线显微成像系统对聚光镜的要求, 论述了采用掠入射聚光镜是最佳选择。在分析聚光镜几何参数的基础上, 决定了确定椭球面聚光镜的方法。在考虑材料反射特性和实际制作椭球面镜方法的同时, 确定了要研制的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系统用聚光镜的结构参数。
1998, 10.
摘要:
采用下级能等效寿命来描述多程放大系统的增益恢复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准确的多程放大系统能流分布的1维模拟程序。对带小口径电光开关的四程放大系统构型各种基本排布的模拟表明, 采用14张钕玻璃片即能达到单路输出2. 8kJ (1ω, 1.5ns) 的要求。给出了满足要求的排布方案并分析比较了工作特性。
采用下级能等效寿命来描述多程放大系统的增益恢复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准确的多程放大系统能流分布的1维模拟程序。对带小口径电光开关的四程放大系统构型各种基本排布的模拟表明, 采用14张钕玻璃片即能达到单路输出2. 8kJ (1ω, 1.5ns) 的要求。给出了满足要求的排布方案并分析比较了工作特性。
1998, 10.
摘要:
报导了InGaAs/GaAs 和InGaAs/AlGaAs 垂直耦合量子结注入式激光器的制备工艺及其光致荧光谱, 量热吸收谱和电致荧光谱的特性。该激光器的连续波发光功率在室温下可达1W。
报导了InGaAs/GaAs 和InGaAs/AlGaAs 垂直耦合量子结注入式激光器的制备工艺及其光致荧光谱, 量热吸收谱和电致荧光谱的特性。该激光器的连续波发光功率在室温下可达1W。
1998, 10.
摘要:
金等离子体谱线复杂, 覆盖的波长范围宽, 因此金的烧蚀参数很难测量, 公开发表的强激光烧蚀金的数据非常少。本文给出了对0.35μm 强激光金平面靶烧穿厚度的测量方法 和获得的初步测试结果。
金等离子体谱线复杂, 覆盖的波长范围宽, 因此金的烧蚀参数很难测量, 公开发表的强激光烧蚀金的数据非常少。本文给出了对0.35μm 强激光金平面靶烧穿厚度的测量方法 和获得的初步测试结果。
1998, 10.
摘要:
概括了光束质量的表示方法, 由衍射极限倍数的定义出发, 提出重点在于选取光斑直径, 而且可把光斑测量归结到电子测试仪对剪切电平的测量上。给出了电子测试仪的测试原理, 由所测光斑直径计算了氧碘化学激光器U R290腔的光束质量指标—衍射极限倍数, 达到了1.2~1.6倍衍射极限, 最后进行了误差讨论。
概括了光束质量的表示方法, 由衍射极限倍数的定义出发, 提出重点在于选取光斑直径, 而且可把光斑测量归结到电子测试仪对剪切电平的测量上。给出了电子测试仪的测试原理, 由所测光斑直径计算了氧碘化学激光器U R290腔的光束质量指标—衍射极限倍数, 达到了1.2~1.6倍衍射极限, 最后进行了误差讨论。
1998, 10.
摘要:
用能随时改变镜面面形的能动反射镜控制并产生适于各种需要的焦斑形态。由于对焦斑形态的控制取决于能动反射镜对激光波前的拟合能力, 通过计算机仿真, 对能动反射镜在不同驱动器数量和排布方式时拟合给定波面(由几何变换法给出) 的能力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 采用自适应光学技术能在焦面上形成ICF 实验所需要的光斑形态。
用能随时改变镜面面形的能动反射镜控制并产生适于各种需要的焦斑形态。由于对焦斑形态的控制取决于能动反射镜对激光波前的拟合能力, 通过计算机仿真, 对能动反射镜在不同驱动器数量和排布方式时拟合给定波面(由几何变换法给出) 的能力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 采用自适应光学技术能在焦面上形成ICF 实验所需要的光斑形态。
1998, 10.
摘要:
提出将微分-积分法用于二元光学分束器的设计, 以改善其输出对输入变化的敏感性。模拟计算表明, 使用这种方法设计的分束器, 当输入光束形状和强度变化时, 目标光强分布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衍射效率达到92.67% , 光强不均匀性小于0.002%。当输入由基模高斯波变为超高斯波或带有微小随机起伏的矩形光斑和平面波时, 衍射效率最低仍能达到89.60% 以上, 光强不均匀性最高为11.49%。综合衍射效率与光强不均匀性两方面考虑, 本文设计结果优于现有文献报导。
提出将微分-积分法用于二元光学分束器的设计, 以改善其输出对输入变化的敏感性。模拟计算表明, 使用这种方法设计的分束器, 当输入光束形状和强度变化时, 目标光强分布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衍射效率达到92.67% , 光强不均匀性小于0.002%。当输入由基模高斯波变为超高斯波或带有微小随机起伏的矩形光斑和平面波时, 衍射效率最低仍能达到89.60% 以上, 光强不均匀性最高为11.49%。综合衍射效率与光强不均匀性两方面考虑, 本文设计结果优于现有文献报导。
1998, 10.
摘要:
运用序列二次规划法设计了靶区光路。由ICF 柱面靶间接驱动实验对多路激光束排布的要求, 建立靶区数学模型, 用本文设计结果构筑光路排布线框实体。该三维线框以特征线代表60路激光驱动光束实体, 以特征线段的转折点代表240面反射镜的空间位置。
运用序列二次规划法设计了靶区光路。由ICF 柱面靶间接驱动实验对多路激光束排布的要求, 建立靶区数学模型, 用本文设计结果构筑光路排布线框实体。该三维线框以特征线代表60路激光驱动光束实体, 以特征线段的转折点代表240面反射镜的空间位置。
1998, 10.
摘要:
基于相对论Hartree-Fock-Slater 自洽场原子结构模型, 考虑电子-离子间的弹性散射机制, 用分波法和扩展的Ziman 公式对电子传导不透明度作了计算。考虑到等离子体离子环境的影响, 不仅引进了等离子体的结构因子, 而且更细致地考虑了等离子体内离子类型 (组态) 对电子传导
基于相对论Hartree-Fock-Slater 自洽场原子结构模型, 考虑电子-离子间的弹性散射机制, 用分波法和扩展的Ziman 公式对电子传导不透明度作了计算。考虑到等离子体离子环境的影响, 不仅引进了等离子体的结构因子, 而且更细致地考虑了等离子体内离子类型 (组态) 对电子传导
1998, 10.
摘要:
在求解平均原子中各能级的电子占据几率的速率方程时, 加入了双电子复合效应的影响。以Al 等离子体为例, 在不同温度密度条件下, 通过大量的数据计算, 分析了双电子复合对电子占据数的影响, 给出了双电子复合影响较大的温度密度区域。并对Au 等离子体进行了计算, 发现双电子复合对其电离度影响很大。
在求解平均原子中各能级的电子占据几率的速率方程时, 加入了双电子复合效应的影响。以Al 等离子体为例, 在不同温度密度条件下, 通过大量的数据计算, 分析了双电子复合对电子占据数的影响, 给出了双电子复合影响较大的温度密度区域。并对Au 等离子体进行了计算, 发现双电子复合对其电离度影响很大。
1998, 10.
摘要:
用几何光学计算了柱形腔壁上的激光光斑参数, 包括光斑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光斑内的光强分布, 同时还计算了在激光注入孔的光斑参数, 这对分析靶丸的初始辐射均匀性、确定腔壁上的辐照强度大小和判断能否将激光有效地注入腔内都是非常重要的。
用几何光学计算了柱形腔壁上的激光光斑参数, 包括光斑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光斑内的光强分布, 同时还计算了在激光注入孔的光斑参数, 这对分析靶丸的初始辐射均匀性、确定腔壁上的辐照强度大小和判断能否将激光有效地注入腔内都是非常重要的。
1998, 10.
摘要:
提出了一种双温度区(光斑区和腔壁区) 模型, 这种模型可以在满足能量平衡方程的同时提供一种估算辐照不均匀度各阶球谐展开的简单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用于分析平面靶放置在腔壁侧面中段的腔靶辐照不均匀度的各阶球谐展开。计算表明, 在各阶不均匀度中以l=4,m=2的均匀度最大。由光斑分布带来的不均匀度是产生平板辐照不均匀度的主要原因。
提出了一种双温度区(光斑区和腔壁区) 模型, 这种模型可以在满足能量平衡方程的同时提供一种估算辐照不均匀度各阶球谐展开的简单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用于分析平面靶放置在腔壁侧面中段的腔靶辐照不均匀度的各阶球谐展开。计算表明, 在各阶不均匀度中以l=4,m=2的均匀度最大。由光斑分布带来的不均匀度是产生平板辐照不均匀度的主要原因。
1998, 10.
摘要:
应用纵向分量法推导出了柱坐标系下均匀手征等离子体媒质中电磁场的横向分量与纵向分量的关系, 并导出了纵向分量满足的波动方程, 在柱坐标系下求解该波动方程并应用圆柱状导体边界条件导出了完全填充手征等离子体金属圆波导的色散方程。数值求解色散方程给出了模式色散图, 得到了新的有意义的结果。
应用纵向分量法推导出了柱坐标系下均匀手征等离子体媒质中电磁场的横向分量与纵向分量的关系, 并导出了纵向分量满足的波动方程, 在柱坐标系下求解该波动方程并应用圆柱状导体边界条件导出了完全填充手征等离子体金属圆波导的色散方程。数值求解色散方程给出了模式色散图, 得到了新的有意义的结果。
1998, 10.
摘要:
给出了1. 06μm 激光照射金平面靶时激光等离子体的3ω0/2散射光时空谱的实验结果, 得到双等离子体衰变的弛豫时间, 以及等离子体冕区的膨胀速度, 并与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证实了双等离子体衰变饱和机制理论的自洽。
给出了1. 06μm 激光照射金平面靶时激光等离子体的3ω0/2散射光时空谱的实验结果, 得到双等离子体衰变的弛豫时间, 以及等离子体冕区的膨胀速度, 并与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证实了双等离子体衰变饱和机制理论的自洽。
1998, 10.
摘要:
用等离子体粒子模拟方法对超强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的J×B加热机制进行了二维模拟, 简要分析了其加热机制。粒子模拟结果清晰地反映了电子的加热过程和加热特征。
用等离子体粒子模拟方法对超强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的J×B加热机制进行了二维模拟, 简要分析了其加热机制。粒子模拟结果清晰地反映了电子的加热过程和加热特征。
1998, 10.
摘要:
把麦克斯韦方程和电磁场分解成横向和纵向分量, 导出了简明的一般性的手征等离子体填充的任意截面波导的波动方程和横向纵向场的关系式。对于部分填充手征等离子体波导, 导出了它的色散方程。这一方程的数值解给出了HE11, EH01和HE21模式的色散图。随着手征等离子体填充面积的增大, EH01模式的色散曲线向更高的频率移动。随着手征导纳的增加, 传播常数减小。
把麦克斯韦方程和电磁场分解成横向和纵向分量, 导出了简明的一般性的手征等离子体填充的任意截面波导的波动方程和横向纵向场的关系式。对于部分填充手征等离子体波导, 导出了它的色散方程。这一方程的数值解给出了HE11, EH01和HE21模式的色散图。随着手征等离子体填充面积的增大, EH01模式的色散曲线向更高的频率移动。随着手征导纳的增加, 传播常数减小。
1998, 10.
摘要:
分析了法拉第筒阻抗对二极管电子束流性能的影响, 研制了一种安装在阳极座中测量阳极吸收束流的法拉弟筒, 并用它测量了81-7M -01强流相对论电子束加速器二极管阳极吸收束流。
分析了法拉第筒阻抗对二极管电子束流性能的影响, 研制了一种安装在阳极座中测量阳极吸收束流的法拉弟筒, 并用它测量了81-7M -01强流相对论电子束加速器二极管阳极吸收束流。
1998, 10.
摘要:
围绕北京医用质子同步加速器的方案, 研究设计了1/3整数共振的慢引出系统。利用该系统, 可获得较高的引出效率(大于95% )、较小的引出束流发射度(在静电切割器处, 积分发射度为0.15πmm·mrad)、较窄的引出动量分散(0.12% ) 以及较均匀的引出束流。
围绕北京医用质子同步加速器的方案, 研究设计了1/3整数共振的慢引出系统。利用该系统, 可获得较高的引出效率(大于95% )、较小的引出束流发射度(在静电切割器处, 积分发射度为0.15πmm·mrad)、较窄的引出动量分散(0.12% ) 以及较均匀的引出束流。
1998, 10.
摘要:
在研究HIRFL 相位测量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用自行设计的电缆电子学长度校正方法校正了探针电缆的长度, 并重新设计了信号预选器和系统控制软件; 利用自行设计的自检系统找出并校正了影响系统测量精度的因素。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测量精度, 使系统可以投入实际的调束运行。
在研究HIRFL 相位测量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用自行设计的电缆电子学长度校正方法校正了探针电缆的长度, 并重新设计了信号预选器和系统控制软件; 利用自行设计的自检系统找出并校正了影响系统测量精度的因素。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测量精度, 使系统可以投入实际的调束运行。
1998, 10.
摘要:
系统研究了电子束能量、发射度、击靶半径和电子束横向分布对闪光机靶前1m处X-射线的照射量及其角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电子束能量、发射度、击靶半径的影响很大, 在闪光机的总体设计中必须加以认真考虑。
系统研究了电子束能量、发射度、击靶半径和电子束横向分布对闪光机靶前1m处X-射线的照射量及其角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电子束能量、发射度、击靶半径的影响很大, 在闪光机的总体设计中必须加以认真考虑。
1998, 10.
摘要:
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采用热阴极微波电子枪作为电子直线加速器的注入器,在较长脉冲工作条件下, 热阴极微波枪固有的反轰效应使束流强度随时间增加, 能量因束负载效应而降低, 导致束流能散度变差, 并在随后的加速过程中因注入束流的纵向发射度的扩大而进一步变坏, 最终降低自由电子激光的性能。实验表明, 采用带预测的自适应前馈控制克服束负载效应以及提高微波枪束流质量切实可行。
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采用热阴极微波电子枪作为电子直线加速器的注入器,在较长脉冲工作条件下, 热阴极微波枪固有的反轰效应使束流强度随时间增加, 能量因束负载效应而降低, 导致束流能散度变差, 并在随后的加速过程中因注入束流的纵向发射度的扩大而进一步变坏, 最终降低自由电子激光的性能。实验表明, 采用带预测的自适应前馈控制克服束负载效应以及提高微波枪束流质量切实可行。
1998, 10.
摘要: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专为电子储存环冲击磁铁脉冲调制器而设计的高压充电电路,该电路采用了零电流谐振开关变换技术及一种简单可靠的充电电压控制方式。建立了该电路的数值仿真模型, 分析了在高压脉冲电容作为变换器负载条件下的充电电路的瞬态特性, 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电路能够达到所要求的幅值精度及重复频率, 进一步探讨了提高充电重复频率的途径。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专为电子储存环冲击磁铁脉冲调制器而设计的高压充电电路,该电路采用了零电流谐振开关变换技术及一种简单可靠的充电电压控制方式。建立了该电路的数值仿真模型, 分析了在高压脉冲电容作为变换器负载条件下的充电电路的瞬态特性, 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电路能够达到所要求的幅值精度及重复频率, 进一步探讨了提高充电重复频率的途径。
1998, 10.
摘要:
从填充等离子体微波管漂移空间电子运动轨迹方程出发, 详细阐述了A区和B区电子注的聚束性能, 电子围绕平衡半径在A区和B区交替波浪式前进, 波纹的周期和幅度与等离子体密度和电子运动速度有关, 此外, 对弱加速场电子传输性能的研究表明, 调节等离子体参数、电压和场强, 可实现电子注无磁场聚束传输。
从填充等离子体微波管漂移空间电子运动轨迹方程出发, 详细阐述了A区和B区电子注的聚束性能, 电子围绕平衡半径在A区和B区交替波浪式前进, 波纹的周期和幅度与等离子体密度和电子运动速度有关, 此外, 对弱加速场电子传输性能的研究表明, 调节等离子体参数、电压和场强, 可实现电子注无磁场聚束传输。
1998, 10.
摘要:
用一维粒子模拟的方法对正交场平板二极管间隙中电子束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 模拟结果表明: 注入电流存在着一个临界值, 当注入电流超过这个临界值时, 电子束的行为将由层流态变化到扰动态。当考虑相对论效应时, 这种由层流态到扰动态的中间过程较为明显, 且电流临界值突然下降, 与外加电压和磁场的关系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单调递增关系。
用一维粒子模拟的方法对正交场平板二极管间隙中电子束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 模拟结果表明: 注入电流存在着一个临界值, 当注入电流超过这个临界值时, 电子束的行为将由层流态变化到扰动态。当考虑相对论效应时, 这种由层流态到扰动态的中间过程较为明显, 且电流临界值突然下降, 与外加电压和磁场的关系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单调递增关系。
1998, 10.
摘要:
介绍了L 波段强流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高频系统的设计, 强流相对论空心电子束的产生、传输、调制及微波输出等的初步实验结果。在直线感应加速器上, 利用无箔空心石墨阴极, 引出了电压约500kV、电流4. 5kA、直径54. 5mm、厚度4. 5mm 的空心电子束, 经过三腔放大后, 得到了536MW 的微波峰值功率, 效率21% , 增益30dB。
介绍了L 波段强流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高频系统的设计, 强流相对论空心电子束的产生、传输、调制及微波输出等的初步实验结果。在直线感应加速器上, 利用无箔空心石墨阴极, 引出了电压约500kV、电流4. 5kA、直径54. 5mm、厚度4. 5mm 的空心电子束, 经过三腔放大后, 得到了536MW 的微波峰值功率, 效率21% , 增益30dB。
1998, 10.
摘要:
使用匹配场法分析了矩形阶跃波导中场的叠加和分裂特性, 并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场分布与传播距离的关系, 模拟了TE10波由一束分裂成两束的转化过程。从而为计算相应的硬件装置做了理论准备, 并为进一步探讨FEM 系统奠定了基础。
使用匹配场法分析了矩形阶跃波导中场的叠加和分裂特性, 并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场分布与传播距离的关系, 模拟了TE10波由一束分裂成两束的转化过程。从而为计算相应的硬件装置做了理论准备, 并为进一步探讨FEM 系统奠定了基础。
1998, 10.
摘要:
分析了激光辐照下充压铝柱壳的断口特性, 在激光辐照区上裂纹的起裂、扩展和止裂机制均为韧性的, 断口以韧窝分布为主, 由于加载不同, 有的断口在壳壁厚度方向有明显的分层, 即外层的塑性变形层和内层的韧窝状断口。给出了柱壳上激光辐照区的应力分布与断裂的关系和整个断裂过程较为细微完整的物理图象。
分析了激光辐照下充压铝柱壳的断口特性, 在激光辐照区上裂纹的起裂、扩展和止裂机制均为韧性的, 断口以韧窝分布为主, 由于加载不同, 有的断口在壳壁厚度方向有明显的分层, 即外层的塑性变形层和内层的韧窝状断口。给出了柱壳上激光辐照区的应力分布与断裂的关系和整个断裂过程较为细微完整的物理图象。
1998, 10.
摘要:
研究了各种生长条件对晶体激光损伤阈值的影响, 发现提纯原料用的EDTA对晶体的光损伤阈值没有显著的影响, 溶液陈化能够降低晶体的散射强度,从而使光损伤阈值提高。多磷酸盐阻碍晶体锥面生长, 影响晶体的生长习性, 并降低晶体的激光损伤阈值。
研究了各种生长条件对晶体激光损伤阈值的影响, 发现提纯原料用的EDTA对晶体的光损伤阈值没有显著的影响, 溶液陈化能够降低晶体的散射强度,从而使光损伤阈值提高。多磷酸盐阻碍晶体锥面生长, 影响晶体的生长习性, 并降低晶体的激光损伤阈值。
1998, 10.
摘要:
用散射光法, 建立了一套实时监视与测量308nm 激光对全反膜和增透膜的损伤的实验装置。实时观察到了损伤从起始、加深直至饱和的整个过程的波形。用这一装置测量了全反膜和增透膜在308nm 激光作用下的损伤阈值。测得全反膜在0°与45°入射角时的损伤阈值分别为1.7与1.0J/cm2。而增透膜的阈值为1.3J/cm2。
用散射光法, 建立了一套实时监视与测量308nm 激光对全反膜和增透膜的损伤的实验装置。实时观察到了损伤从起始、加深直至饱和的整个过程的波形。用这一装置测量了全反膜和增透膜在308nm 激光作用下的损伤阈值。测得全反膜在0°与45°入射角时的损伤阈值分别为1.7与1.0J/cm2。而增透膜的阈值为1.3J/cm2。
1998, 10.
摘要:
报导了一种采用超短紫外光脉冲作为X 射线条纹相机时标系统的方法。时标光脉冲来自用多模石英光纤耦合的波长为1.06μm 四倍频超短紫外光脉冲激光系统。时标光脉冲与打靶产生的X 射线均被X 射线条纹相机接收, 以用来测定激光打靶时X 射线产生的相对时间关系或相机之间同步的时间关系。实验得到通过光纤引导的时标光脉冲宽度约为30ps。
报导了一种采用超短紫外光脉冲作为X 射线条纹相机时标系统的方法。时标光脉冲来自用多模石英光纤耦合的波长为1.06μm 四倍频超短紫外光脉冲激光系统。时标光脉冲与打靶产生的X 射线均被X 射线条纹相机接收, 以用来测定激光打靶时X 射线产生的相对时间关系或相机之间同步的时间关系。实验得到通过光纤引导的时标光脉冲宽度约为30ps。
1998, 10.
摘要:
介绍了5FW 软X-光胶片在同步辐射源上进行响应标定的一种实验方法, 得到了5FW 软X-光胶片对波长为1. 47nm 和4. 59nm 软X 光的相对响应实验曲线, 并与用理论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介绍了5FW 软X-光胶片在同步辐射源上进行响应标定的一种实验方法, 得到了5FW 软X-光胶片对波长为1. 47nm 和4. 59nm 软X 光的相对响应实验曲线, 并与用理论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1998, 10.
摘要:
综述了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中的低温冷冻靶的各种制备方法, 提出了在我国高功率激光装置上进行冷冻靶实验的制靶技术路线。
综述了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中的低温冷冻靶的各种制备方法, 提出了在我国高功率激光装置上进行冷冻靶实验的制靶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