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0年  12卷  第02期

推荐文章
高功率激光与光学
子孔径划分对波前重构矩阵病态程度的影响
张家如, 周克恩, 易亨瑜
2000, 12.
摘要:
自适应光学中,对于一定的变形镜,波前探测器子孔径的划分方式将对波前重构产生影响。本文就这个问题开展了计算机模拟研究。用直接斜率法进行波前重构,采用最小二乘解,并用波前重构矩阵的条件数作为其病态程度的判据。模拟结果表明,子孔径数目的选择对波前重构矩阵的病态程度起决定性的作用;适当的子孔径划分方式可以使波前重构矩阵病态程度大大降低。
激光场中H原子的多光子电离速度
周忠源, 朱颀人, 丁培柱, 潘守甫
2000, 12.
摘要:
建立了激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的伪分立态模型,并用此模型计算了激光场中H原子的多光子电离速率。对于光子能量较小的激光,计算结果与其它理论计算结果相符合。
若丹明B荧光增强二硫化碳高阶受激喇曼散射
钟先琼, 杨经国, 哈元清, 蒙建平, 黎源倩, 栾崇林
2000, 12.
摘要:
利用若丹明B乙醇溶液的荧光改变了二硫化碳的一至三阶Stokes喇曼谱线的强度分布,选择性地增强了三阶Stokes喇曼谱线。在泵浦功率密度为~560MW.cm-2时,对染料摩尔浓度分别为~10-5、cm-5散射池和~10-4、1cm散射池进行实验,观察到二硫化碳的三阶Stokes喇曼谱线与染料激光形成的共振增强现象及、二阶Stokes喇曼谱线的部分或完全耗尽。
一种新型高能激光束能量分布探测器
关有光, 傅淑珍, 高学燕, 周山, 周殿华, 裴春兰, 易亨瑜
2000, 12.
摘要:
介绍用于探测高能激光束空间能量分布的量热器阵列探测器。这种探测器具有承受激光束能量密度高、探测面积大和能量测试误差小等特点,主要由保护板、量热器阵列的热沉积构成。也给出了探测器的标定和性能测试。该探测器为高能激光束绝对空间能量分布的测量提供了有效的诊断手断。
湍流大气中哈特曼传感器的模式波前复原误差
李新阳, 姜文汉, 王春红, 鲜浩
2000, 12.
摘要:
分别采用Zernike和Karhunen-loeve两种模式波前复原法,分析了子孔径斜率测量不受噪声影响的理想情况下,哈特曼传感器对大气湍流畸变波前的模式复原误差与大气湍流相干长度、传感器的结构尺寸、模式复原阶数等的关系。结果表明Karhunen-loeve模式法比Zernike模式法的波前复原误差更小些。
大口径方光束片状放大器小信号增益实验研究
王成程, 郑万国, 於海武, 贺少勃, 淳于咏梅, 刘勇
2000, 12.
摘要:
介绍了一台24cm×24cm的大口径钕玻璃片状放大器,并且在不同充电电压下进行了实验测试。在充电电压为22kV、泵浦能密度为14.62J/cm 3的条件下,获得了4.9%cm -1的小信号增益系数和2.43%的储能效率。
不同环境中X射线激光Yb靶表面氧化研究
吴永刚, 陈玲燕, 张哲, 魏军明, 秦树基, 唐伟星
2000, 12.
摘要:
用电子束蒸发方法淀积制备X射线激光稀土元素Yb薄膜靶,将薄膜靶在不同的环境气氛中进行氧化。用X射线光电子谱(XPS)、俄歇电子谱(AES)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研究了Yb薄膜靶表面氧化层的元素价态、组分和微观结构。发现薄膜表面氧化层中存在分层结构,干燥空气中储存的Yb薄膜表面氧化层由表及里的组分依次为化学吸附水、氢氧化物、氧化物及金属元素。表面氢氧化物和氧化物以非晶态形式存在。潮湿空气中水分是薄膜靶氧化速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光解CF3I研究I(52p1/2)的动力学
闵祥德, 曲英丽, 多丽萍, 桑凤亭, 杨柏龄, 庄琦
2000, 12.
摘要:
本实验用YAG激光器的四倍频光,光解CF3I得到I(52P1/2)。通过测量I(52P1/2)跃迁到基态而发出的1.315 μm荧光得到I(52P1/2)的自发辐射寿命为0.0370.005s,测得CF3I、O2、He对I(52P1/2)的猝灭常数分别为0.605Pa-1s-1,2 .25Pas-1及0.22Pas-1。
散斑位移法测量激光高斯光束的空间分布
姚昆, 侯碧辉, 张增明, 齐开国, 陈裕涛
2000, 12.
摘要:
提出一种测量激光光束高斯空间分布特征的新方法——散斑位移法。该方法利用光传播的菲涅尔衍射公式和光场的统计规律,给出散斑场光强在散射体位移前后的高斯光束相关函数的表达式。测出相关函数在光路上某一位置的数值,并由此同时求出高斯光束的束腰位置和大小。
多通放大器腔内杂散光
谭吉春, 景峰, 朱启华, 王道伟, 阎述卓, 刘勇
2000, 12.
摘要:
对4程放大器中杂散光1至3阶会聚点进行了计算。以神光III原型装置光路概念设计某方案为例,光线追踪结果显示:两个空间滤波器的透镜反射面在光腔内产生约900多个可能引起激光材料损伤的鬼像会聚点。
无源虚共焦非稳腔光束特性模拟
杜燕贻
2000, 12.
摘要:
采用FFT方法,详细研究了无源圆形球面虚共焦非稳腔的光束特性,给出了三维稳态模型。考虑腔镜倾斜效应和变反射率输出耦合镜导致的光束质量和输出功率变化等问题。讨论了在中等放大率和大Fresnel数模式下的近场光束特性和远场光束质量。
激光辐照金属/炸药复合介质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钟明, 罗大为, 朱柞金, 胡汉平, 何立群, 程曙霞
2000, 12.
摘要:
当激光辐照金属/炸药复合介质外表面时,在变物性及界面有接触热阻的条件下,用二维线性瞬态导焓方程,数值计算了介质内部温度场时空分布。作为特例,将常物性及无接触热阻下的数值解与相同条件下的二维线性瞬态导热方程的解析解相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法的计算程序及结果是可信的。
ICF与激光等离子体
位相恢复法与X射线激光等离子体密度诊断
郑无敌
2000, 12.
摘要:
详细介绍了XUV波段Gabor全息及位相恢复法去除Gabor全息孪生像的全部过程,分析了X射线激光Gabor全息术对等离子体和实验条件的要求,编程对全息图的制作、反演以及位相恢复法的全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对三个模型进行了计算比较。
用自洽的蒙特卡罗—流体结合模型模拟溅射过程
张云驰, 赵夔, 张保澄, 谢大林, 唐渝兴, 杨希
2000, 12.
摘要:
采用自洽的蒙特卡罗-流体结合模型对溅射过程进行模拟,以了解等离子体粒子行为与溅射参数的关系。溅射过程包括气体放电和溅射原子传输。对于气体放电,蒙特卡罗部分模拟快电子和快气体原子,而流体部分则描述离子和慢电子。对于溅射原子传输,蒙特卡罗部分模拟溅射原子的碰撞过程,而流体部分则描述溅射原子的扩散和漂移。模拟的结果包括:等离子体粒子的密度和能量分布;不同电离机制对气体原子和溅射原子电离的贡献;不同等离子体粒子对阴极溅射碰撞的贡献;溅射原子的密度分布;溅射场和溅射粒子相对于入射离子能量和角度的分布;溅射原子经碰撞后在整个等离子体区的分布。
二次谐波转换中的衍射和离散效应
何钰娟, 魏晓峰, 蔡邦维, 马驰, 张彬, 袁静
2000, 12.
摘要:
以I类匹配KDP晶体中高斯光束的二倍频为例,对衍射和离散两种因素对二次谐波转换效率的影响作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衍射的影响非常小。当入射超高斯光束口径非常小时,离散效应的存在将大大降低倍频转换效率。随着入射光束口径的增大,离散效应的影响相应地减小,甚至可以忽略。
强激光能源系统预电离实验研究
力一峥, 周丕璋, 薛锡刚, 陈立华, 许建军, 栾永平, 郑万国, 彭翰生
2000, 12.
摘要:
新型能源系统预电离实验研究证实:采用预电离技术可以减少闪光灯的导通延时,使电流脉冲前沿变陡,这对提高泵浦效率和闪光寿命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多电荷碳离子的电荷损失截面
刘之景
2000, 12.
摘要:
研究了多电荷碳离子分别与中性氢原子或氦原子碰撞的电荷损失截面,同时计算了多电荷碳离子的电势函数和电子动量分布,其中电荷数为5的碳离子的截面数据与Shirai等人的计算结果符合得相当好。所导出的计算公式和编制的计算程序可以推广计算任何一个多电荷离子Aq+与H或He碰撞的电荷损失截面,因而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多路激光装置同步技术研究
刘进元, 欧阳娴, 刘百玉, 蒋军敏
2000, 12.
摘要:
多路激光装置同步系统包括精密同步机和数字同步机两种单元技术,它们具有四路延时脉冲(A、B、C、D)和一路标准时钟脉冲(T0)输出,精密同步机延时同步精度为10ps, 最大触发晃动小于10ps,延时范围200ns;数字同步机:延时同步精度为5ps, 最大触发晃动小于200ps,延时范围10ms。
驱动光束不均匀性研究中的硅平面薄膜
周斌, 韩明, 陆卫昌, 徐平, 赖珍荃, 沈军, 邓忠生, 吴广明, 张勤远, 陈玲燕, 王珏
2000, 12.
摘要:
介绍以氧化、扩散、光刻等现代半导体技术结合化学腐蚀工艺实现对Si片的定向自截止腐蚀,制备获得用于研究驱动光束不均匀性的自支撑Si平面薄膜的工艺。通过台阶仪测量厚度在3~4 μm的Si平面薄膜,在扫描范围为1000 μm时,它的表面粗糙度在几十nm;SEM测量表明,Si薄膜表面颗粒度在纳米量级;探讨采用控制扩散、腐蚀参数和表面修饰处理来降低Si膜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用蒙特-卡罗模型模拟金等离子体光谱
程新路, 杨莉, 杨向东
2000, 12.
摘要:
在局部热动平衡条件下,用Monte-Carlo模型计算Au等离子体中的复杂光谱。阐述了两种耦合(中间耦合和L-S耦合)条件下的Monte-Carlo理论模型,并给出了类钇金、类锆金的光谱。
粒子束及加速器技术
一种非拦截式束流强度测量方法的研究
牛晓春, 郑建华, 唐靖宇
2000, 12.
摘要:
介绍了用圆柱型容性感应探针进行非拦截式束流强度测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测量束流相宽和中心相位的感应探针同时进行束流强度的监测, 以满足HIRFL束流诊断的在线测控要求;说明了采用数字示波器测量束流感应信号并从中提取束团相宽及束流强度等信息的原理。介绍了测量系统装置及虚拟仪器技术在本系统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初步实验结果和测量精度的分析。
Marx直接驱动虚火花放电实验
于金辉, 王明常, 杨斥, 周慧芬, 陆宾, 冯诚士
2000, 12.
摘要:
介绍了采用Marx脉冲发生器直接驱动十隙虚火花放电室放电的实验。以前驱动虚火花放电的脉冲线加速器部分由Marx脉冲发生器和Blumlein线构成。现在,去掉Blumlein线并重新设计小型的Marx脉冲发生器,实验中在255 kV的放电电压下得到束流强度为4.3 kA的电子束输出。
感应加速腔横向阻抗测量
张开志, 王华岑, 章文卫, 王光伟, 林郁正
2000, 12.
摘要:
描述了采用脉冲双线法测量感应加速腔横向阻抗的原理、方法和步骤。测量结果显示,新设计的真空腔和绝缘腔的横向阻抗特性优于以前设计的原形腔,而且加速间隙由于采用了类同轴结构,绝缘腔的低频模式被有效抑制,在753MHZ测得其横向阻抗为820W /m。
一种非拦截式束流强度测量方法的研究
牛晓春, 郑建华, 唐靖宇
2000, 12.
摘要:
介绍了用圆柱型容性感应探针进行非拦截式束流强度测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测量束流相宽和中心相位的感应探针同时进行束流强度的监测, 以满足HIRFL束流诊断的在线测控要求;说明了采用数字示波器测量束流感应信号并从中提取束团相宽及束流强度等信息的原理。介绍了测量系统装置及虚拟仪器技术在本系统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初步实验结果和测量精度的分析。
电子束的收集
杨晓东, 宋明涛, 夏佳文, 魏宝文
2000, 12.
摘要:
为提高电子冷却装置中收集器的效率,研究了收集效率与几何参数,电、磁参数的关系,考虑了初级及反射电子的空间电荷作用,模拟计算了初级电子、反射电子在收集器区域的轨迹,由此得到了收集效率随电、磁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参数设置下,相对电流损失小于,收集效率达到。
强脉冲离子束辐照热-力学效应研究
周南, 牛胜利, 丁升, 邱爱慈
2000, 12.
摘要:
采用自行研制的ITSW软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能量离子束辐照材料时的能量沉积及所产生的烧蚀、喷射冲量及热激波等效应。
边界元素法在NSRL束测系统调试中的应用
刘建宏, 王筠华, 刘祖平, 孙葆根, 裴元吉
2000, 12.
摘要:
讨论了边界元素法(BEM)及其在NSRL束流位置监测器(BPM)[1]测试中的应用。计算了BPM探头的灵敏度,以此检验模拟定标测试数据的可信程度。作为该方法的进一步探讨,尝试了由模拟程序直接计算出有机械加工误差时的灵敏度,给出了机械加工要求的参考。
高增益负反馈的幅度稳定系统
张伦, 李智慧, 丁俊章
2000, 12.
摘要:
从控制理论的角度对幅度稳定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用黑箱办法,结合实验分析控制对象,确定其数学模型,并依此来设计控制器,以达到在保证环路稳定的基础上提高回路增益的目的。
束流四维横向相空间密度函数的测量原理
施义晋
2000, 12.
摘要:
Radon变换与参数可调的输运元件结合,可以为束流诊断提供一种与束流模型无关的新方法。此方法与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的结合至少可以使测定束流横向发射度的精度提高一个量级,而且可以得到足够分辨率的束流四维横向相空间分布。该方法为加速器,特别是高亮度强流加速器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监测工具。为研究束流传输、验证束流动力学理论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判据。
XH-1装置电爆炸断路开关阻抗特性分析
郭军, 蒯斌, 丛培天, 丁臻捷, 邱爱慈, 曾正中, 梁天学, 陈红
2000, 12.
摘要:
介绍了XH-1装置电爆炸断路开关的结构特征,给出典型的实验结果,对开关阻抗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了开关阻抗变换过程的物理机理,由实验数据得到了开关阻抗随时间变化曲线以及电阻倍增比R/R0与比内能e的关系曲线。
高功率微波
回旋行波放大器中的电子束群聚与增益
杨蕴渊, 丁武
2000, 12.
摘要:
给出了描述回旋行波放大器中辐射场演化的方程组,对电子束的群聚做了详细的理论分析,推导出了辐射场小信号增益的解析表达式,并得到两点结论:在小信号区,力群聚作用可超过惯性群聚作用而产生负增益;在一定条件下,轴向群聚和角向群聚这两种作用可以相互增强。
径向速调管振荡器的理论设计与数值模拟
吴中发, 王玉芝
2000, 12.
摘要:
分析了一次性微波源—基于渡越时间效应的径向速调管振荡器的微波产生和起振条件。进行了GW级功率输出径向速调管振荡器的理论设计和数值模拟,得到1.6×2GW(f=6.0GHz)的峰值功率微波输出(周期平均),在给定的电压脉冲条件下,微波脉冲宽度约为40ns(FWHM)。
二极管失效和烧毁阈值与电磁波参数关系
余稳, 蔡新华, 黄文华, 刘国治
2000, 12.
摘要:
利用半导体PN结器件一维模拟程序mPND1D,计算了二极管在不同电磁脉冲电压源条件下的失效和烧毁时器件吸收的能量,并对结果作了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