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当期目录

推荐文章
云光二号加速器全系统准直测量与调节
何德雨, 呼义翔, 杨实, 周亚伟, 钟爱旭, 董敏, 尹佳辉, 罗维熙, 曾江涛, 丛培天
2025, 37: 044001.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396
用于花瓣形加速器的栅控电子枪研制
秦臻, 刘平, 李晨, 唐若, 赵伟, 陈欣, 杨洁, 向军, 李天涛, 黄刚, 何小中
2025, 37: 044005.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286
封面目录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5年37卷第4期封面目录
《强》刊编辑部
高功率微波技术
高匹配高功率低副瓣波导缝隙阵天线的设计与数值模拟
侯万杉, 殷勇, 秦雨, 刘海霞, 李文龙, 毕亮杰, 李海龙, 王彬, 蒙林
2025, 37: 043001.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274
摘要:
研究了波导缝隙阵天线在高功率微波技术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特别关注了波导缝隙阵天线的缝隙互耦、副瓣电平以及天线和馈源的匹配问题。新方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快速计算出考虑缝隙互耦效应的缝隙电导函数,从而实现波导缝隙阵天线的高效设计,该方法无需复杂运算或外部结构,保证了系统紧凑性,并在设计波导缝隙面阵时表现出更高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法设计的天线在匹配度方面表现优异,在中心频率f = 2.458 GHz处,所设计的天线的各个端口的反射系数范围为−37.2 dB至−27.7 dB,相比...
一种真空封装X波段重频高功率微波系统
敖宇, 杨德文, 滕雁, 陈昌华, 张锋, 黄磊
2025, 37: 043002.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374
摘要:
传统上通常采用外接真空泵组来获取和维持高功率微波系统的真空状态,但这会显著增加系统的体积和重量,限制其实际应用场景。为了实现高功率微波系统的轻小型化,提升其实用性,针对X波段重频高功率微波系统,设计研制了一种真空封装装置。在脉冲传输线-二极管界面以及微波天线喇叭口,采用了陶瓷-金属钎焊技术;在系统的其他接口处采用了刀口密封技术,实现了高功率微波产生、传输及发射腔体内部的真空封装。借鉴真空电子领域中的材料表面清洗、烘烤排气等真空获取手段,系统可以在非工作状态下维持10−7 Pa数量级的气压接近10...
K波段高功率微波变极化可变倾角连续横向枝节天线
孙云飞, 马照坤, 贺军涛, 曹甄强, 张强
2025, 37: 043003.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295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倾角连续横向枝节(VICTS)天线和多层全金属十字开孔透镜的变极化波束扫描方案,通过调整极化层、辐射层以及天线整体的旋转角度,即可实现线极化和左(右)旋圆极化的自由切换,并可实现不同极化输出下的二维波束扫描。设计了一个K波段口径150 mm的天线模型,仿真得到天线圆极化辐射时的最大增益为27.61 dB,轴比为1.05 dB,口径效率为58.7%;波束扫描至26°时,增益为25.72 dB,轴比为2.58 dB。线极化辐射时的最大增益为27.63 dB,口径效率为58.7%;波...
锁相磁控管模块化设计与仿真验证
秦雨, 刘海霞, 殷勇, 崔攀, 沈大贵, 毕亮杰, 王彬, 李海龙, 蒙林
2025, 37: 043004.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300
摘要:
基于互耦锁相方案,设计了多磁控管单元模块,将其构造为轴向输出的模块化单元,以解决径向输出磁控管在大规模阵列应用中因为角向不均匀性带来的影响,并有效提高系统的鲁棒性。磁控管之间通过锁相桥连接,传统方案以单个磁控管模块为基础,设计方式单一且不灵活。此外,由于径向输出的磁控管角向电场分布不均匀,锁相桥在不同位置增加耦合结构会导致磁控管的特性阻抗变化,并改变锁相桥中能量占系统整体能量的比例,从而影响输出特性和锁相效率。首先设计了多种拓扑结构的磁控管锁相单元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电场角向均匀性使...
不同型号的石墨耐强流电子束轰击性能的研究
程军, 刘文元, 吴平, 柯昌凤, 霍艳坤, 何亚姣, 孙钧
2025, 37: 043005.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288
摘要:
石墨因组成元素的原子序数较低、熔点极高、导热性能优异、化学稳定性高及抗热冲击能力较强等诸多优点, 已成为相对论返波管中关键部件收集极的首选材料。对4种具有代表性的高纯石墨及其各自碳化钛涂层改性材料作为强流电子束二极管中的阳极进行了耐强流电子束轰击性能考核。结果表明,4种石墨在电压为860 kV、电流为11 kA、脉宽为40 ns的电子束轰击下二极管的电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石墨4#即使电子束脉冲作用167次,电流曲线也未表现出明显异常,而其他三种石墨的电流曲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尾蚀。通过石墨表面碳化...
无人机故障模拟数据集构建与评测方法
王怡澄, 柴梦娟, 余道杰, 白艺杰, 梁丽月, 李涛, 周佳乐, 杜剑平, 姚振宁
2025, 37: 043006.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340
摘要:
无人机系统复杂且故障模式多样,对其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一定的挑战。针对无人机故障数据样本集缺乏且不完备的问题,采用预设故障注入法构建了无人机故障模拟数据集。故障模拟数据集基于偏差故障、漂移故障、锁死故障和缩放故障四种故障描述模型,实现了无人机正常状态、执行器故障和传感器故障的等效模拟,并进一步通过深度学习网络评测数据集。仿真结果表明:WDCNN、ResNet和QCNN三种深度学习网络均验证了本文故障模拟数据集构建方法及数据集的有效性和完备性。从故障诊断精确度指标来看,WDCNN达到82%...
一种基于QMSIW的小型化高隔离双频天线设计
李晓龙, 刘佳鑫, 郭庆功
2025, 37: 043007.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309
摘要:
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四分之一模基片集成波导(Quarter-Mode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QMSIW)应用于5.2 GHz/5.8 GHz的双频天线。采用QMSIW结构,在保持了基片集成波导(SIW)的低损耗、低剖面等特性的情况下,减小了天线的体积。通过在QMSIW腔体上添加两排金属化通孔并刻蚀两条矩形槽以及不对称Y形槽,减小其尺寸并实现较高的隔离度。经过测试,天线在5.2 GHz和5.8 GHz的增益分别为6.0和6.1 dBi,交叉极化比分别大于20...
粒子束及加速器技术
云光二号加速器全系统准直测量与调节
何德雨, 呼义翔, 杨实, 周亚伟, 钟爱旭, 董敏, 尹佳辉, 罗维熙, 曾江涛, 丛培天
2025, 37: 044001.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396
摘要:
云光二号加速器采用感应电压叠加技术路线,全系统包含12台Marx发生器、24条水线、12级感应腔和1条长磁绝缘传输线,由于装置规模大、级数多、结构复杂,为保证整体装配精度,尤其是感应腔和磁绝缘传输线的同轴度,对准直测量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国外同类装置测量系统复杂、过程繁琐的技术缺陷,提出了以激光跟踪仪为核心测量手段的全系统准直测量技术方案,分别完成了发生器输出法兰、感应腔导轨、磁绝缘传输线及其导轨的准直测量和调节,尤其是设计了能够实现双向内孔定心的靶标座测量机构,高精度、高效率实现了12级...
基于微孔法拉第杯的高功率密度电子束流密度分布测量方法
李晨, 秦臻, 向军, 李天涛, 何小中, 夏连胜
2025, 37: 044002.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276
摘要:
电子束焊机中的电子束具有功率密度高(106~108 W/cm2)、焦斑尺寸小(几百微米)的特点。其束流密度分布是一项重要的束流品质参数,对焊接工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电子束密度测量方法(比如荧光成像法)在如此高的功率密度下无法使用。我们研究了一种基于水冷微孔法拉第杯与高频束流扫描相结合的测量方法。在电子束焊机偏转线圈上加高频(1~10 kHz)信号,使电子束在较大尺寸范围内扫描,从而降低电子束沉积在法拉第杯表面的功率密度,避免被烧毁。可用于真空腔体中的水冷微孔法拉第杯是经过特别设计的,...
120 keV正离子源加速器绝缘支撑系统设计
邓文, 谢亚红, 顾玉明, 江云飞, 刘龙斌, 王昉, 胡纯栋
2025, 37: 044003.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279
摘要:
针对120 keV正离子源,设计了加速器的绝缘支撑系统,确定了绝缘体与支撑法兰的连接方式及相关参数,并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针对电场集中和连接支撑的问题,开展了绝缘支撑系统的优化设计。分别对绝缘体和电极进行静电模拟,确定了绝缘体的材料及结构参数,研究了加速器的绝缘性能。研究表明各绝缘体周围最大电场值低于4 kV/mm,电极间最大电场值约为14 kV/mm,满足120 keV正离子源加速器耐压要求。其次考虑离子源的垂直安装,在离子源重力作用下EG支撑法兰和绝缘体的连接螺栓要承受很大的正应力和剪应力...
国产化C波段加速器性能参数实验研究
柏伟, 马国武, 张鲁奇, 张德敏, 宋志大, 孙迪敏
2025, 37: 044004.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285
摘要:
为了在国产化配套条件下,开展C波段小型化加速器整机技术研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在研制出了多种C波段小型化驻波加速管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国产零部件(磁控管、环形器、高压电源等)为主要构件的C波段加速器X射线源整机系统,并进一步利用该加速器X射线源整机系统作为测试平台,开展了大功率热测实验工作。在热测实验中,按照国标《GB/T 20129-2015无损检测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规定的测试原理和方法,测试了加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利用钢衰减法测试了加速器的能量、利用“三明治”测试了加速器的焦点...
用于花瓣形加速器的栅控电子枪研制
秦臻, 刘平, 李晨, 唐若, 赵伟, 陈欣, 杨洁, 向军, 李天涛, 黄刚, 何小中
2025, 37: 044005.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286
摘要:
花瓣型加速器是一种具有结构紧凑、高效率特点的加速器装置,其运行依赖一种高重复频率、短脉冲且低发射度的电子枪,以确保最佳的加速性能。据此展示了该类电子枪的物理设计、模拟仿真、样机研制和束流测试情况。该电子枪设计为一种基于钡钨热阴极的栅控电子枪,采用皮尔斯结构,其阴极电压−40 kV,工作重复频率为10.75 MHz,设计的最大发射电流可达200 mA,单个脉冲最小长度不超过3 ns。实际测试中,该电子枪在阴极热子工作参数0.95 A/6.7 V,加载阴极直流电压−40 kV,栅控电压290 V/1...
S波段6 MeV紧凑型电子回旋加速器仿真设计与模拟研究
董自强, 裴士伦, 张通, 邵琢瑕, 王琳, 陆亚林
2025, 37: 044006.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343
摘要:
安徽省先进光子源实验室正在研制一台S波段6 MeV紧凑型电子回旋加速器,可以用于驱动紧凑型微焦点X射线源或用于驱动紧凑型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为了得到更紧凑的加速器设计,利用CST电磁工作室对电子回旋加速器二型谐振腔进行了设计与计算,谐振腔工作频率为2998.2 MHz,在谐振腔间隙可获得1 MV以上的加速电压,使电子单圈能量增益可达0.9 MeV左右。同时,利用CST粒子工作室对内嵌式热阴极谐振腔的电子产生与加速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了微波功率幅度、磁场强度、热阴极发射位置、束流通道对电子回旋...
强流质子加速器束流剖面测量探测器设计
刘孟宇, 孙继磊, 徐智虹, 杨涛, 聂小军, 黄蔚玲, 康玲, 刘华昌, 杨仁俊
2025, 37: 044007.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419
摘要:
束流的横向剖面分布是强流质子加速器的关键性能指标之一。中国散裂中子源直线加速器新安装一台残余气体电离型束流剖面探测器(IPM),用于关键位置束流横向剖面等参数的非拦截式实时测量。介绍了该剖面探测器的选型、结构设计思路及束流实验结果。探测器采用紧凑型结构,提供了一种较小空间占用下较高分辨率的设计思路。紧凑型IPM在低压板通孔处采用匀场栅网的结构形式改善电场均匀度,减小横向电场分量及剖面测量畸变。探测器带束实验测试了其在轨道和剖面等参数测量任务中引导电场、MCP、相机等关键影响因素的性能,并与探测器...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用铁氧体高次模阻尼器的研制
陈欣, 李晨, 赵伟, 向军, 李天涛, 黄刚, 杨洁, 刘平, 秦臻
2025, 37: 044008.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278
摘要:
大电流加速器束管中,当带电粒子流通过束管时,会在束管中激励起高频场影响束流大小和稳定性,还会在超导腔运行中带来额外的热损耗,影响超导腔本身运行的稳定性,所以必须对高次模进行有效控制。采用铁氧体为吸波材料吸收高次模,通过金属化和钎焊实现铁氧体与铜基板的焊接,然后与铜束管、冷却系统焊接获得铁氧体高次模阻尼器。使用CST软件仿真了铁氧体高次模阻尼器在不同频率下的微波性能,并与实测结果对比,发现在测试频段内可以有效抑制高次模,但是一定频段内两者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使用COMSOL软件仿真了铁氧体高次模阻...
电子储存环逐圈束流损失的探测
任俊杰, 随艳峰, 于令达, 汪林, 徐韬光, 何俊, 岳军会
2025, 37: 044009.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236
摘要:
调束初期,电子储存环的逐圈束流损失信号可以直观展示出束流的注入、储存和积累状态。介绍了束流损失的种类和机制,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束流损失探测器及其关键参数。基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重大改造工程机器参数,用Geant4模拟了BEPCII束流条件下束流丢失引起的二次粒子分布情况,分析了真空室外簇射电子和光子的分布,根据分析结果,最终选用闪烁体加光电倍增管(PMT)型探测器探测逐圈束损信号,并在BEPCII进行了束流测试。针对闪烁体型束损探测器性能不一致问题,对探测器进行了灵敏度校准并在BE...
高功率电子加速器装置性能评价及其消毒效果
刘燕琴, 黄邦斗, 沙斯烁, 覃怀莉, 宋碧莹, 周佳, 任哲, 邵涛
2025, 37: 044010.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388
摘要:
为考察高功率电子加速器是否达到设计指标性能和消毒效果,利用标准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对高功率电子加速器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评价,探究了该电子加速器输出电子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短小芽孢杆菌和新型冠状病毒等微生物的灭活效果,同时考察了不同材质负载对于杀灭效果的影响。该电子加速器可以输出能量10.27 MeV、功率25 kW的高能电子束,束流扫描不均匀度为4.1%,并且对于模拟材料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电子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短小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的消毒效果均能达到3个对数值及以上,并...
基于闪烁体探测器的稠密等离子体焦点装置脉冲中子测量
郭兆言, 高泰, 肖金水, 陶明锐, 李洪涛, 马勋
2025, 37: 044011.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404
摘要:
研制了用于稠密等离子体焦点(DPF)装置中子产额和时间分布监测的闪烁体探测器,通过仿真模拟闪烁体透出光子随厚度的变化曲线确定闪烁体的尺寸参数,并采用相对标定获得该探测器的中子探测灵敏度。根据Monte-Carlo 方法模拟了实验环境下的中子散射分布,并根据探头的线性范围等因素设计实验布局。利用研制的闪烁体探测器对自研的DPF装置的D-D脉冲中子产额和时间波形进行了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闪烁体探测器测试获得DPF装置产生的硬X 射线及中子波形,两者峰值信号时间差与...
脉冲功率技术
一种测量纳秒级高电压脉冲的D-dot探测器
潘子龙, 程新兵, 陈绒, 陈侠, 张瀚文, 张仁杰, 钱宝良
2025, 37: 045001.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319
摘要:
设计了一种测量纳秒级高电压脉冲的D-dot探测器,包括微分探头和无源积分器的设计、仿真和实验。该探测器的探头电极可以根据不同的测量器件进行更换,探头电极的轴向长度也可以根据测量需求进行调节。采用CST软件对该探头的电场分布开展了静电场模拟分析,并进行了结构优化,同时利用OrCAD/Pspice软件对D-dot探头、积分器和探测器的幅频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确保探测器的工作频率满足设计要求。利用设计的D-dot探测器开展了纳秒级高电压脉冲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D-dot探测器满足前沿时间约3...
不同温度下空气介质气体开关的自击穿特性
姚伟博, 魏浩, 杨森, 王志国, 姜晓峰, 楼成
2025, 37: 045002.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416
摘要:
开展不同温度下气体开关的自击穿特性研究,对提升脉冲功率装置的环境适应性具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在页岩油气资源开采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前景。通过建立空气介质同轴气体开关高温性能研究平台,实验研究了气体开关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自击穿电压分布,结合汤森放电理论,分析了环境温度对开关自击穿放电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影响空气介质气体开关自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是气体介质密度和电极间隙距离。对于腔体可换气气体开关,其自击穿电压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对于腔体密闭气体开关,开关电极烧蚀...
高温烧结Cr2O3涂层对Al2O3陶瓷真空沿面耐压性能的影响
杨洁, 陈欣, 李晨, 张晓宁, 何佳龙, 刘平, 秦臻, 赵伟, 黄刚, 向军, 李天涛, 李杰, 董攀, 王韬
2025, 37: 055003.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275
摘要:
利用浸涂法将Cr2O3涂覆于Al2O3陶瓷表面,通过高温烧结获得涂层陶瓷,并系统性地研究了Cr2O3涂层对样品的物质成分、微观形貌、二次电子发射系数、表面电阻率和真空沿面耐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陶瓷表面呈红黑色,其为Al2O3-Cr2O3固溶体、MgAl2O4和Cr2O3三种物质的混合物。相较于Al2O3陶瓷,涂层表面晶粒和孔洞的尺寸均较小,其晶粒尺寸均匀性也有明显提升。高温烧结后,Al、Cr两种元素相互扩散,并且涂层中有少量从陶瓷基体迁移而来的玻璃相。高温烧结的Cr2O3涂层将Al2O3...
基于甘油脉冲形成线和变阻抗传输线的气体主开关后置型脉冲驱动源
张仁杰, 张瀚文, 陈绒, 程新兵, 潘子龙, 李如培, 陈洁, 曾刘陆
2025, 37: 045004.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336
摘要:
采用气体主开关后置的结构,研制了一台基于甘油介质脉冲形成线和变阻抗传输线结构的脉冲驱动源。该驱动源由气体开关、Tesla变压器、双螺旋Blumlein线、变阻抗传输线和负载构成。论文就共外筒的双螺旋Blumlein线和变阻抗传输线的绝缘耐压技术设计,以及开关不同位置对驱动源输出波形的影响等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仿真模拟、结构优化和实验研究等方法,对驱动源的结构设计、绝缘耐压和负载匹配等关键性问题进行处理,从而提高了驱动源整体的紧凑化和小型化水平。实验结果表明,该驱动源可在50 Ω的负...
用于电子束辐照立式石墨烯的电子枪设计
张晓宁, 何佳龙, 赵伟, 秦臻, 石金水
2025, 37: 045005.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284
摘要:
多项研究表明,材料表面的立式石墨烯涂层能够显著降低二次电子产额,且二次电子产额最大值所对应的入射电子能量通常在百电子伏特。在电子束辐照的实际工况下,立式石墨烯的微观结构会经历复杂的动态演变过程,这些微观结构变化的方式、特点以及由其导致的二次电子发射特性的变化程度与机理可能各不相同。为系统研究电子束辐照参数对立式石墨烯微观结构演变及其二次电子发射特性的影响规律,本研究采用理论仿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自主设计并研制了一套专门用于立式石墨烯辐照研究的电子束辐照系统。
大面积介质阻挡放电纳秒脉冲电源研制
王瑞杰, 刘宏伟, 王凌云, 高彬, 张东东, 袁建强
2025, 37: 045006.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434
摘要:
介质阻挡放电(DBD)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空气消毒手段,因其能够在常温下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并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受到了广泛关注。为满足DBD技术的应用需求,完成了DBD放电脉冲电源的研制。该电源采用倍压电路对前级电容进行充电,不仅保证了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零电流关断,还防止了后级短路可能对固态开关造成的击穿风险。通过将脉冲变压器的电压提升作用与磁开关的脉冲陡化作用相结合,实现了负载电压的快前沿、高峰值输出。这一设计不仅减轻了前级系统的负担,还显著提高了系统的寿命和重复工作频率。...
激光瑞利散射法用于喷气负载气流场分布探测
王亮平, 李沫, 王晟, 张振荣
2025, 37: 045007.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341
摘要:
喷气负载是Z箍缩研究广泛采用的一种负载构型。在喷气负载中,准确诊断在施加电流之前气流场初始分布,对于控制内爆动力学不稳定性、提高X射线辐射输出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利用平面紫外激光瑞利散射法对喷气负载气流场分布进行诊断的可行性实验,获得了Z箍缩喷气负载气流壳层随时间演化的图像信息,可以得出,喷气负载在靠近喷嘴端面1 cm区域内形成低密度空心区,同时径向呈现喇叭形外扩,与弹道气流解析模型计算结果较为吻合。实验中利用平面瑞利散射所获得的气体密度要高于模拟得到的密度的3~4个量级,主要原因在于喷嘴气流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