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航空高度FPGA单粒子翻转飞行实验及失效分析

薛茜男 张道阳 李颖 芦浩 王鹏

周亮, 张明, 赵征, 等. 正负极性伪火花开关初步研究[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4, 36: 115010. doi: 10.11884/HPLPB202436.240313
引用本文: 薛茜男, 张道阳, 李颖, 等. 航空高度FPGA单粒子翻转飞行实验及失效分析[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6, 28: 124102. doi: 10.11884/HPLPB201628.160161
Zhou Liang, Zhang Ming, Zhao Zheng, et al. Research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polarity pseudo-spark switches[J]. High Power Laser and Particle Beams, 2024, 36: 115010. doi: 10.11884/HPLPB202436.240313
Citation: Xue Qiannan, Zhang Daoyang, Li Ying, et al. Flight experiments and failure analysis of FPGA for anti-SEU at aviation altitudes[J]. High Power Laser and Particle Beams, 2016, 28: 124102. doi: 10.11884/HPLPB201628.160161

航空高度FPGA单粒子翻转飞行实验及失效分析

doi: 10.11884/HPLPB201628.160161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薛茜男

Flight experiments and failure analysis of FPGA for anti-SEU at aviation altitudes

  • 摘要: 随着微电子工艺的发展,小尺寸、高密度及低电压的器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航空电子设备。许多科研人员发现高层大气及外太空的带电粒子带来的粒子辐射会对航空电子器件产生严重的影响。基于民用航空局方的要求,鉴于机载设备对单粒子翻转效应的隐患以及航空机载设备国产化的迫切需求,开展FPGA器件用于机载电子设备可能遭遇的单粒子翻转效应的风险问题研究。分析了主流FPGA在航空飞行高度的飞行实验数据,进一步论证其是否满足民用航空的需求。大量数据的分析结果证明,以当下主流FPGA芯片的工艺尺寸、工作电压的条件,单粒子翻转效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便是航空飞行高度甚至是地面高度,FPGA芯片因单粒子翻转导致失效也是无法满足民用航空设备的安全性要求。
  • 近年来脉冲功率技术获得长足进步,伪火花开关作为新兴的高功率脉冲开关也在DPF、重频高能激光、Marx及LTD触发及电推进等科研装置中取得应用,展现出长寿命、低抖动、高峰值功率等技术特点。随着此类开关工程应用的不断深入,对开关提出高耐压、正负极性工作、便捷触发以及去除氢源热丝供电等新的技术需求[1-2]。项目组依托中国电科技术优势和相关预先研究项目的支持,建设了正负极性伪火花开关实验平台,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包括正负极性伪火花开关的工作机理、影响开关工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以及多种触发模式对开关技术性能的影响等。俄罗斯大电流电子学研究所V. D. Bochkov等人针对电触发伪火花开关开展了大量研发工作,形成了TD与TP两个系列的伪火开关成熟产品,技术指标覆盖工作电压15~100 kV,脉冲电流1~150 kA,触发着火延时100~200 ns、抖动1~10 ns;美国南加州大学Andras Kuthi等人开发出四间隙伪火花开关,实现工作电压200 kV的技术指标,并分别完成了电触发与光触发实验[3-4]。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北核技术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为代表的国内研究机构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伪火花开关研究工作,大部分文献报道以机理分析与实验室研究为主,涉及到触发方式、耐压特性、通流能力、电极材料、时延抖动、重频特性等[5-10],但较少形成成熟产品且未见正负极性伪火花开关研究及工程验证的相关报道。

    正负极性伪火花开关是具有正向导通特性的低气压离子注入型开关。开关工作时,产生初始电子的阴极接脉冲放电回路的最低电位,阳极上施加脉冲放电回路的最高电位,采用宽温域储氢材料保证开关在−50~55 ℃之间工作气体压力满足低气压放电要求,触发单元的介电材料在负极性脉冲电压Ut的作用下发生沿面放电,并在阴极空腔内产生足够的初始等离子体,引发几何限制效应与空心阴极放电;在阳极电场的作用下,等离子体逐渐从阴极空腔扩散到主耐压间隙,使得间隙发生击穿,开关阳极电压迅速回落、阴极发射电流呈几何级倍增,促使开关快速闭合,将电路中脉冲电容所储存的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全部释放出来,从而实现高峰值功率的输出与调制。

    设计正负极性伪火花开关,按功能主要划分为三部分:主电极及绝缘管壳结构设计;初始电子产生结构设计;气源贮存结构设计。

    1.2.1   主电极及绝缘管壳结构设计

    依据开关工作电压和工程使用的尺寸要求,结合模块化设计思路,形成8间隙9电极结构[11],设计整管固定高度113 mm、单间隙绝缘瓷环高度13 mm,每个间隙的极限耐压40 kV,开关设计工作电压±100 kV。开关外形及实物图如图1所示。

    图  1  开关外形及实物图
    Figure  1.  Switch shape and real product
    1.2.2   初始电子产生结构设计

    为满足不同的工程使用环境的需求,项目组对电触发和光触发两种模式进行了研究;电触发模式初始电子产生机理是触发电脉冲在高介电材料表面滑闪电离工作气体[12],光触发(空间光及光纤传输激光能量)模式的机理是光致电离与金属表面等离子体的综合作用;二种模式的触发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  2  二种模式的触发结构示意图
    Figure  2.  Schematic diagram of trigger structure of two modes
    1.2.3   气源贮存结构设计

    为满足不同工况下的温度使用需求,开关设计工作温度范围为−50~55 ℃,采用宽温域特种储气材料,使开关在要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气体压力保持在10~100 Pa,储气材料采用注射成型工艺压制成1 mm厚的薄片,整管内部设计薄片固定盒,将材料固定在内部。固定结构和开关触发电极的相对位置示意如图3所示。

    图  3  储气盒与开关触发电极的相对位置图
    Figure  3.  Gas storage box and switch relative position diagram

    项目组制备了电触发及光触发样管,二类开关绝缘耐压结构一致,只在触发结构上做微调。耐压指标主要用电触发样管考核,同步开展时间参数测试;光触发的性能指标只在大气环境下做触发激光能量以及时间参数的测试。

    项目组搭建了类似LTD单元放电支路的测试电路[13],放电回路原理图及实物照片如图4所示,储能电容指标100 nF/100 kV,负载电阻5.4 Ω(单个电阻极限通流15 kA,所以采用单体阻值5.4 Ω的电阻,二串二并的形式,实现负载电阻最大通流30 kA),触发脉冲指标为空载−5 kV/脉冲电流18 A/脉冲宽度2 μs。

    图  4  放电回路的原理及实物图(电触发)
    Figure  4.  Principle and physical diagram of discharge circuit (electric trigger)

    在该平台下,正负极性伪火花开关在±60 kV/16.2 kA放电下实测抖动7 ns(包含开关及光电转换器的抖动),具体测试数据见表1,测试波形如图5所示。

    表  1  电触发正负极性伪火花开关抖动数据表
    Table  1.  Jitter data table of electrically triggered positive and negative polarity pseudo spark switch
    number of experiments take off time/ns jitter/ns working voltage/kV peak current/kA
    1 622 7 ± 60 16.2
    2 617 7 ± 60 16.2
    3 626 7 ± 60 16.2
    4 624 7 ± 60 16.2
    5 631 7 ± 60 16.2
    6 629 7 ± 60 16.2
    7 614 7 ± 60 16.2
    8 622 7 ± 60 16.2
    9 635 7 ± 60 16.2
    10 627 7 ± 60 16.2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5  十发次累积波形图(电触发)
    Figure  5.  Cumulative waveforms of 10 pulses (electric trigger)

    光触发样管平台在大气环境下建立,主要验证空间光触发模式下的光学和时间性能参数,回路原理及实物图如图6所示[14]

    图  6  放电回路的原理及实物图(空间光)
    Figure  6.  Principle and physical diagram of discharge circuit (space light)

    在±10 kV/1.4 kA工作条件下,最低光触发能量0.15 mJ(532 nm),此时开关抖动较大,约为200 ns;当提高触发激光能量至1 mJ,开关抖动降低至3 ns。具体测试结果详见表2,测试波形如图7所示。

    表  2  光触发正负极性伪火花开关抖动数据表
    Table  2.  Jitter data table of light triggered positive and negative polarity pseudo spark switch
    number of experiments take off time/ns jitter/ns working voltage/kV peak current/kA minimum light triggering energy/mJ
    1 62 3 ± 10 1.4 0.15
    2 64 3 ± 10 1.4 0.15
    3 63 3 ± 10 1.4 0.15
    4 66 3 ± 10 1.4 0.15
    5 65 3 ± 10 1.4 0.15
    6 62 3 ± 10 1.4 0.15
    7 66 3 ± 10 1.4 0.15
    8 65 3 ± 10 1.4 0.15
    9 66 3 ± 10 1.4 0.15
    10 70 3 ± 10 1.4 0.1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7  十发次累积波形图(空间光)
    Figure  7.  Cumulative waveforms of 10 pulses (space light)

    为更加适用于复杂的工程环境[15],将光能量通过石英光纤传输,光纤输入端集成光收集器,输出端集成准直及聚焦器(将光纤传输的激光准直后输出),总激光传输损耗30%,焦距为20~30 mm,532 nm激光最大传输能量为20 mJ,搭建的电路光路原理图及实物照片如图8所示。

    图  8  放电回路的原理及实物图(光纤传输激光)
    Figure  8.  Principle and physical diagram of discharge circuit (fiber transmission laser)

    在±10 kV/2 kA工作条件下,最低光触发能量3 mJ,此时开关抖动较大,约为300 ns;当提高触发激光能量至5 mJ,开关抖动降低至3 ns。具体测试结果详见表3,测试波形如图9所示。

    表  3  光纤触发正负极性伪火花开关抖动数据表
    Table  3.  Jitter data table of fiber triggered positive and negative polarity pseudo spark switch
    number of
    experiments
    take off
    time/ns
    jitter/ns working
    voltage/kV
    peak
    current/kA
    the lowest light triggering energy
    after collimation and focusing/mJ
    1 91 3 ± 10 2 3
    2 94 3 ± 10 2 3
    3 96 3 ± 10 2 3
    4 92 3 ± 10 2 3
    5 93 3 ± 10 2 3
    6 97 3 ± 10 2 3
    7 94 3 ± 10 2 3
    8 99 3 ± 10 2 3
    9 102 3 ± 10 2 3
    10 100 3 ± 10 2 3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9  十发次累积波形图(光纤传输激光)
    Figure  9.  Cumulative waveforms of 10 pulses (fiber transmission laser)

    本文总结了项目组对正负极性伪火花开关开展的阶段性研究工作,在电触发模式下,对开关电极及绝缘耐压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实验验证;同时分别对电触发和光触发(空间光、光纤传输激光)模式下的时间参数和光学参数进行了测试。测试开关在±60 kV电压下,电触发(触发脉冲指标为空载−5 kV/脉冲电流18 A/脉冲宽度2 μs)模式下,开关抖动7 ns;采用1 mJ/532 nm的空间激光触发时,开关抖动为3 ns(最低光触发能量0.15 mJ);采用光纤传输532 nm激光触发时,当准直聚焦输出后能量为5 mJ时,开关抖动3 ns(最低可触发的准直聚焦输出后能量为3 mJ)。

    后续项目组拟进行更高电压等级下的系统测试,深入开展不同光电阴极材料、抗烧蚀电极材料、不同光纤准直聚焦距离以及不同的工作气体等方面的实验研究,为伪火花开关研制和创新发展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促进其在脉冲功率等相关技术领域的工程应用。

    致 谢 感谢西北核技术研究院黄珂团队以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黄子平团队给予的指导和帮助。

  • 期刊类型引用(3)

    1. 杨星,冷用斌,周逸媚. 逐束团三维信息提取软件HOTCAP的实时性能优化. 核技术. 2024(02): 27-34 . 百度学术
    2. Xing Yang,Hong-Shuang Wang,Yi-Mei Zhou,Yong-Bin Leng. Determining beam transverse absolute position by triangulation of multi-electrode signal phase differences.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2024(08): 57-66 . 必应学术
    3. 周逸媚,许兴懿,冷用斌. 电子储存环同步工作点精确测量和应用. 核技术. 2021(09): 19-2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13
  • HTML全文浏览量:  229
  • PDF下载量:  389
  • 被引次数: 3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6-06-07
  • 修回日期:  2016-09-19
  • 刊出日期:  2016-12-1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