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翠翠, 王益, 王建忠, 何斌, 于明媚.
一种小型化高功率微波辐射场功率密度测试系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 32(3): 033002-1-033002-6.
doi: 10.11884/HPLPB201931.190351
|
[2] |
郝雨, 冯加权.
基于方差一致的随机信号功率谱密度修正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7, 29(07): 071002-.
doi: 10.11884/HPLPB201729.160534
|
[3] |
朱四桃, 王俊杰, 关锦清, 周金山, 易超龙, 郑磊, 陈昌华, 谢晋.
小型超宽谱高功率微波辐射系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08): 2027-2030.
doi: 10.3788/HPLPB20132508.2027
|
[4] |
廖勇, 谢平, 徐刚, 张晋琪, 张现福, 陆巍, 杨周炳廖勇, 杨周炳.
高功率宽谱开关振荡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4): 998-1002.
doi: 10.3788/HPLPB20122404.0998
|
[5] |
高迎慧, 史孝侠, 严萍.
高功率密度电容器充电电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4): 943-948.
doi: 10.3788/HPLPB20122404.0943
|
[6] |
李忭, 王磊, 徐亮, 叶健, 王林梅, 谭福明, 王敬东, 张明.
一种粒子谱仪用高均匀性高磁通密度永磁组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7): 1566-1568.
|
[7] |
任勇, 魏彪, 李建胜, 叶岑明, 冯鹏.
252Cf源驱动功率谱密度法测量系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1): 215-219.
|
[8] |
陈志刚, 杨周炳, 陆巍, 廖勇, 谢敏, 冯弟超, 苏友斌, 张现福, 孟凡宝.
高功率超宽谱辐射源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11): 0- .
|
[9] |
陆巍, 陈志刚, 张现福, 杨周炳, 丁恩燕, 张晋琪, 刘天文.
高功率超宽谱脉冲产生实验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11): 0- .
|
[10] |
苑克娥, 朱文越, 饶瑞中.
湍流折射率谱型对大气闪烁和相位起伏功率谱的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7): 0- .
|
[11] |
徐建程, 许乔, 柴立群.
空间插值在功率谱密度计算中的应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7): 0- .
|
[12] |
徐建程, 许乔, 柴立群.
大口径光学元件功率谱密度的统计法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8): 0- .
|
[13] |
杨鹏翎, 冯国斌, 王群书, 闫燕, 程建平.
中红外激光功率密度探测单元的研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8): 0- .
|
[14] |
柴立群, 徐建程, 许乔.
加窗后波前功率谱密度的计算值修正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12): 0- .
|
[15] |
屈劲, 刘庆想, 胡进光, 余川.
高功率微波辐射场功率密度测量系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01): 0- .
|
[16] |
任寰, 卓志云, 蒋晓东, 彭净, 叶琳, 黄祖鑫, 唐灿.
波前功率谱密度函数评价方法探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2, 14(02): 0- .
|
[17] |
沈卫星, 徐德衍.
强激光光学元件表面轮廓功率谱密度函数及其估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4): 0- .
|
[18] |
袁静, 魏晓峰, 粟敬钦, 马驰, 骆永全, 王建军, 何钰娟.
产生旁瓣的激光波前功率谱密度与焦斑性能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8): 0- .
|
[19] |
张蓉竹, 蔡邦维, 杨春林, 许乔, 顾元元.
功率谱密度的数值计算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6): 0- .
|
[20] |
施义晋.
束流四维横向相空间密度函数的测量原理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2):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