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显示方式:
高功率微波技术
高功率微波双频反射阵列天线相位综合方法
张长文, 魏来, 赵金峰, 廉力影, 张家豪, 李夏, 许亮
, doi: 10.11884/HPLPB202537.250271
摘要:
基于反射阵列天线基础理论并利用参考相位优化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功率微波双频反射阵列天线的相位综合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天线单元在不同入射波角度下的反射相位状态、电场强度以及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进一步引入了筛选阈值的概念以提升系统功率容量,同时通过参考相位优选来缓解因筛选阈值而丢失掉小部分相移曲线引起的口径效率降低。该方法能够简化双频反射阵列天线流程并有效提升天线性能。为了验证方法的正确性,设计了一种多方框形状的改进型反射阵列天线单元,并用所提出方法开展双频反射阵列天线设计。该27×27单元阵列的工作频率为4.3 GHz和10 GHz,口径效率分别达到了67.37%和48.69%,真空中的功率容量达到数百兆瓦,有效验证了所提出相位综合方法的适用性。
电磁参数对Ka波段大回旋电子枪的影响研究
李宁, 王峨锋, 雷朝军, 高东硕, 赵其祥, 雷子涵, 徐勇, 曾旭, 冯进军
, doi: 10.11884/HPLPB202537.250185
摘要:
介绍了大回旋电子枪的形成理论,分析了电子注在非理想会切磁场中的运动过程,并利用CST和E-gun对电子枪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研究了磁场、工作电压、电流对大回旋电子注质量、轨迹的影响,为Ka波段二次谐波大回旋电子注回旋行波管实验测试寻找最佳工作点提供指导,同时降低电子枪在实验过程中的损坏风险。研究表明,电子枪的工作电压过低时,速度比较大,出现电子回轰的现象,对阴极不利;同时,阴极的反向磁场过高时,电子回旋半径过大,会导致电子轰击在电子枪壁上损坏电子枪。最后对比了两种软件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各自的特点。
粒子束及加速器技术
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的建设与运行进展
翟雨 晗, 杨尧, 孙良 亭, 张博, 赵红 卫
, doi: 10.11884/HPLPB202537.250194
摘要:
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LEAF)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项目,旨在构建一台具备高电荷态、高流强、全谱系离子加速能力的低能重离子综合实验装置。系统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核心部件设计参数及束流调控策略,并重点报告了装置试运行期间在束流加速能力、多离子混合束制备及低能散碳离子束调控等方面取得的代表性进展。截至目前,LEAF已累计为终端实验提供超过13 000小时束流支持,覆盖质荷比A/q=2~7的多种离子种类,实现了高电荷态、高流强重离子束流的稳定加速。平台构建了适用于协同辐照研究的“鸡尾酒束”运行模式,并建立了具备高流强与低能散特性的12C2+束流系统,用于伽莫夫能区核反应的精密测量。最后,文章结合终端实验需求,提出了装置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调能系统拓展与三离子协同供束能力增强等,以期进一步提升平台对核天体物理、核能材料等领域的支撑能力。
用于C波段光阴极微波电子枪的发射度测量仪设计
陈伟文, 姜世民, 刘仁洪, 杨涛, 黄蔚玲, 杨仁俊, 李晓
, doi: 10.11884/HPLPB202537.250038
摘要:
束团电荷量100 pC条件下,C波段光阴极微波电子枪出口的束流归一化发射度预计低于0.2 mm.mrad。为实现对极小束流发射度的准确测量,设计了一套基于单狭缝扫描法的发射度测量仪,并利用数值模拟对发射度仪的狭缝结构和子束团漂移距离等核心参数进行了优化。考虑动态误差的数值模拟表明:采用宽度5 μm、厚度1 mm的狭缝和0.11 m的子束团漂移距离时,95%发射度的测量偏差低于5%。
惯性约束聚变物理与技术
Langdon效应下离子碰撞对背向散射竞争的影响
张殊卿, 李晓冉, 邱捷, 郝亮
, doi: 10.11884/HPLPB202537.250148
摘要:
背向受激拉曼散射与背向受激布里渊散射是激光聚变中广泛存在的两种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为了深入理解两者之间的竞争过程,通过求解包含超高斯电子分布函数的五波耦合方程,并考虑了离子-离子碰撞对离子极化率的修正,分析了CH等离子体中Langdon效应和离子碰撞对两种不稳定性竞争关系和反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angdon效应既可以改变背向受激拉曼散射与背向受激布里渊散射的色散关系,也可以改变电子等离子体波和离子声波的阻尼,而离子-离子碰撞的修正则主要是改变背向受激布里渊散射的色散关系和离子声波的阻尼,两者都可以使背向受激拉曼散射在密度相对更低的条件下在与背向受激布里渊散射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前沿技术与交叉科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规模光纤激光相干合成相位控制的异常检测
李国豪, 顾静良, 唐乾轲, 李正东, 颜宏, 王锋
, doi: 10.11884/HPLPB202537.250019
摘要:
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技术通过精确控制各路光纤激光的相位,实现高功率的激光输出。然而,系统运行中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如相位控制精度、光强稳定性、通信链路可靠性以及环境干扰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系统性能下降。针对大规模光纤激光相干合成相位控制中的异常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探测器串行共孔径相干合成检测新方法。首先,采集十路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数据,分析系统控制过程及其合束原理,归类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并仿真得到数据集。其次,设计一种结合轻量化高效多头注意力机制(EMA)的EMA-Transformer网络模型。在对比实验中,本算法相较于ResNet50,在验证集上的精度提升了约50%,在测试集上的精度提升了约2.20%。在算法的实际应用中,搭建八束光纤激光相干合成实验装置,使用TensorRT部署算法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推理耗时达2.153 ms,达到了相位控制异常检测的实时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