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明君, 胡可辉, 程健, 肖勇, 马文静.
KDP晶体前表面修复轮廓的光强调制能力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12): 122003-.
doi: 10.11884/HPLPB201527.122003
|
[2] |
景大雷, 李大勇, 赵学增.
基于AFM的固液界面表面电荷密度测量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02): 024151-.
doi: 10.11884/HPLPB201527.024151
|
[3] |
岳晓斌, 徐敏, 崔海龙, 雷大江, 张晓峰.
金刚石刀具nm级表面轮廓质量多参数集成测量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11): 114102-.
doi: 10.11884/HPLPB201527.114102
|
[4] |
任勇, 魏彪, 李建胜, 叶岑明, 冯鹏.
252Cf源驱动功率谱密度法测量系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1): 215-219.
|
[5] |
赵学森, 高党忠, 马小军, 唐永建, 张林, 孙涛, 董申.
靶丸X射线数字图像的轮廓分析及功率谱评价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12): 0- .
|
[6] |
王大伦, 秦建国, 赖财锋, 韩子杰.
打靶谱测量中的表面效应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11): 0- .
|
[7] |
徐建程, 许乔, 柴立群.
大口径光学元件功率谱密度的统计法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8): 0- .
|
[8] |
陈定阳, 许泽平, 秦义, 宁家敏.
高功率密度软X射线在X光导管中传输效率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4): 0- .
|
[9] |
马小军, 高党忠, 唐永建, 杨蒙生.
靶丸表面缺陷对功率谱影响的数值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9): 0- .
|
[10] |
柴立群, 徐建程, 许乔.
加窗后波前功率谱密度的计算值修正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12): 0- .
|
[11] |
程晓锋, 郑万国, 蒋晓东, 任寰, 钟伟, 许华, 景峰.
用功率谱密度坍陷评价光学元件波前中频误差特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10): 0- .
|
[12] |
张淼, 王琛, 方智恒, 王瑞荣, 傅思祖, 顾援, 林尊琪.
激光功率密度对Al膜靶后表面快电子发射的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11): 0- .
|
[13] |
赵学森, 孙涛, 高党忠, 唐永建, 董申.
靶丸表面轮廓形貌AFM精密测量及特性评价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12): 0- .
|
[14] |
屈劲, 刘庆想, 胡进光, 余川.
高功率微波辐射场功率密度测量系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01): 0- .
|
[15] |
任寰, 卓志云, 蒋晓东, 彭净, 叶琳, 黄祖鑫, 唐灿.
波前功率谱密度函数评价方法探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2, 14(02): 0- .
|
[16] |
袁静, 魏晓峰, 粟敬钦, 马驰, 骆永全, 王建军, 何钰娟.
产生旁瓣的激光波前功率谱密度与焦斑性能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8): 0- .
|
[17] |
张蓉竹, 蔡邦维, 杨春林, 许乔, 顾元元.
功率谱密度的数值计算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6): 0- .
|
[18] |
施义晋.
束流四维横向相空间密度函数的测量原理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2): 0- .
|
[19] |
刘元琼, 罗青, 王明达.
X射线法测量ICF靶丸参数中表面轮廓法的应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1): 0- .
|
[20] |
曹莉华, 刘大庆, 常文蔚, 岳宗五, 赵伊君.
共振吸收的自洽场结构和密度轮廓分布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7, 09(01):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