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董烨, 刘庆想, 李相强, 周海京, 董志伟.
新型二次电子倍增阴极构型设计与动力学过程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8, 30(03): 033001-.
doi: 10.11884/HPLPB201830.170328
|
[2] |
董烨, 刘庆想, 李相强, 周海京, 董志伟.
新型二次电子倍增阴极的蒙特卡罗模拟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8, 30(06): 063005-.
doi: 10.11884/HPLPB201830.170431
|
[3] |
唐杜, 贺朝会, 熊涔, 张晋新, 臧航, 李永宏, 张鹏, 谭鹏康.
超低泄漏电流二极管单粒子位移损伤电流计算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6, 28(02): 026001-.
doi: 10.11884/HPLPB201628.026001
|
[4] |
徐可, 曾洪正, 陈星.
基于多物理场计算的二极管雪崩击穿效应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10): 103213-.
doi: 10.11884/HPLPB201527.103213
|
[5] |
左应红, 王建国, 朱金辉, 范如玉.
二极管爆炸发射阴极等离子体的膨胀扩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6): 1471-1474.
doi: 10.3788/HPLPB20122406.1471
|
[6] |
霍少飞, 陈昌华, 孙钧, 宋志敏, 宋玮, 肖仁珍.
二极管波过程理论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11): 0- .
|
[7] |
牟维兵, 龚敏.
SiC-pn结二极管α粒子辐射效应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1): 0- .
|
[8] |
杜广星, 钱宝良.
周期会切磁场聚焦强流相对论带状电子束的理论分析和粒子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10): 0- .
|
[9] |
宋法伦, 张永辉, 向飞, 甘延青, 罗敏, 康强, 李名加, 鞠炳全, 刘忠.
强流束二极管绝缘子结构设计与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04): 0- .
|
[10] |
刘金亮, 葛斌, 殷毅, 程新兵, 冯加怀, 张建德, 王新新.
脉冲形成线中筒与外筒间电感对二极管电压的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4): 0- .
|
[11] |
全林, 张永民, 屠荆, 陈志华, 来定国, 樊亚军, 邵浩.
强流二极管产生脉冲X射线能谱场稳定性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2): 0- .
|
[12] |
张永辉, 常安碧, 向飞, 甘延青, 刘忠, 周传明.
高发射电流密度二极管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9): 0- .
|
[13] |
张永辉, 马乔生, 常安碧, 周传明, 甘延青, 刘忠.
重复频率强流电子束二极管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11): 0- .
|
[14] |
刘国治.
低阻抗二极管产生的强流电子束能谱分布的数值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3, 15(08): 0- .
|
[15] |
刘金亮, 钟辉煌, 谭启美, 李传胪, 张建德.
Tesla变压器型电子束加速器初步实验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2, 14(06): 0- .
|
[16] |
禹海军, 石金水, 李勤, 祝大军, 何国荣, 马冰, 王景生, 王利萍.
12MeV直线感应加速器二极管优化设计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1, 13(03): 0- .
|
[17] |
彭建昌.
强流脉冲电子束二极管等离子体漂移速度的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1, 13(05): 0- .
|
[18] |
石磊, 邱爱慈, 何小平.
电子初始能量对双向流二极管空间电荷限制流密度的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1, 13(03): 0- .
|
[19] |
余稳, 蔡新华, 周传明, 方中华.
硅二极管对高功率微波的非线性响应计算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3): 0- .
|
[20] |
刘国治.
二极管空间电荷限制电流修正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3):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