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梁佳新, 向汝建, 杜应磊, 顾静良, 吴晶.
基于变形镜本征模式和远场测量的光束净化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 32(8): 081002-1-081002-8.
doi: 10.11884/HPLPB202032.200082
|
[2] |
张黎军, 陈昌华, 滕雁, 孙钧, 宋志敏, 张晓微, 张治强.
高功率微波辐射场远场测量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6, 28(05): 053002-.
doi: 10.11884/HPLPB201628.053002
|
[3] |
江孝国, 迟智军, 杜应超, 张卓, 廖树清, 杨国君, 王远, 张小丁, 李一丁, 李洪, 杨兴林, 蒋薇, 魏涛, 李伟锋.
电子束发散角的直接测量技术模拟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6, 28(07): 075102-.
doi: 10.11884/HPLPB201628.075102
|
[4] |
安宁, 芦鹏, 魏志鹏, 李占国, 马晓辉, 刘国军.
980 nm半导体激光器n型波导结构优化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10): 101015-.
doi: 10.11884/HPLPB201426.101015
|
[5] |
王丽莉, 曹益平, 毕泽.
CCD非可视区域下空间方位角检测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09): 2188-2192.
doi: 10.3788/HPLPB20132509.2188
|
[6] |
冯国斌, 杨鹏翎, 王群书, 刘福华, 叶锡生, 安毓英.
强激光远场光斑强度分布测量技术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07): 1615-1619.
doi: 10.3788/HPLPB20132507.1615
|
[7] |
贺元兴, 李新阳.
正交光楔激光远场焦斑测量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11): 2543-2548.
doi: 10.3788/HPLPB20122411.2543
|
[8] |
周国泉, 储修祥.
高斯光束经圆形光阑衍射的远场发散特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9): 2047-2052.
doi: 10.3788/HPLPB20122409.2047
|
[9] |
刘立力, 达争尚, 田新锋, 段亚轩, 李东坚, 孙策, 董晓娜.
光场强度分布测量中CCD噪声的校正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9): 0- .
|
[10] |
崔学才, 连校许, 吕百达.
高斯涡旋光束的傍轴度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5): 0- .
|
[11] |
阴素芹, 张彬.
体布拉格光栅形变对高斯光束质量平方因子的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9): 0- .
|
[12] |
张宝东, 秦石乔, 贾宏进, 魏文俭, 战德军.
成像法测量脉冲激光远场能量密度的模型及不确定度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9): 0- .
|
[13] |
熊勇, 黄文忠, 张双根, 谷渝秋, 温天舒, 何颖玲, 郑志坚.
光子计数型CCD测量激光等离子体X射线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2): 0- .
|
[14] |
程娟, 秦兴武, 陈波, 刘华, 赵军普, 卢宗贵, 徐隆波, 孙志红.
纹影法测量远场焦斑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4): 0- .
|
[15] |
张宪亮, 严高师.
1 550 nm光预准直模块研制与发散角测量的实验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5): 0- .
|
[16] |
江孝国, 祁双喜, 王婉丽, 王伟.
光纤锥耦合CCD相机图像的平场校正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11): 0- .
|
[17] |
舒挺, 王勇, 李继健, 习锋.
高功率微波的远场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3, 15(05): 0- .
|
[18] |
魏在福, 王润文, 魏青.
均匀化位相的常规非稳腔的分析与实验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7): 0- .
|
[19] |
冯国英, 吕百达, 孔繁龙, 蔡邦维, 黄永忠, 徐天华.
用二维CCD系统测量光束质量的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7, 09(04): 0- .
|
[20] |
唐淳, 夏森, 丁有义, 江孝国, 杨成龙.
化学氧碘激光远场发散角时间分辨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7, 09(01):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