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民, 刘峰, 李博原, 翁苏明, 陈黎明, 盛政明, 张杰.
激光等离子体尾波加速器的发展和展望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 32(9): 092001-1-092001-11.
doi: 10.11884/HPLPB202032.200174
|
[2] |
杨兆锐, 袁萍, 李忠文, 杨治虎.
超强激光脉冲作用下的Au等离子体L-X射线辐射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8): 1896-1900.
doi: 10.3788/HPLPB20122408.1896
|
[3] |
阿不都热苏力, 帕尔哈提, 王倩.
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Weibel不稳定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1): 110-114.
|
[4] |
郑志远, 樊振军, 邢杰, 董爱国, 张自力.
双束探测光测量激光等离子体动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11): 2669-2672.
doi: 10.3788/HPLPB20122411.2669
|
[5] |
王新, 穆宝忠, 黄怡, 翟梓融, 伊圣振, 蒋励, 朱京涛, 王占山, 刘红杰, 曹磊峰, 谷渝秋.
等离子体诊断用18.2 nm Schwarzschild显微镜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3): 0- .
|
[6] |
方娟, 洪延姬, 黄辉, 李倩, 刘准.
点火位置对激光等离子体减阻效能的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9): 0- .
|
[7] |
王传珂, 焦春晔, 王峰, 蒋小华, 刘永刚, 李三伟, 刘慎业.
激光等离子体受激Raman散射光谱的时间分辨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9): 0- .
|
[8] |
吴莹, 陈建平, 倪晓武, 楚然.
激光等离子体对反射波频移影响的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06): 0- .
|
[9] |
胡智民, 杨家敏, 张继彦, 张文海, 李三伟, 丁耀南, 安竹.
高温铝等离子体X光发射谱实验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12): 0- .
|
[10] |
王瑞荣, 肖沙里, 钱家渝, 董佳钦, 熊俊, 傅思祖, 陈伟民.
高分辨椭圆弯晶谱仪在激光等离子体实验中的应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7): 0- .
|
[11] |
张海鸥, 王琨, 王桂兰.
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12): 0- .
|
[12] |
郝东山, 谢红军.
Compton散射下强激光等离子体空气冲击波波前的传输特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4): 0- .
|
[13] |
张继彦, 郑志坚, 杨国洪, 杨家敏, 汪艳, 韦敏习, 胡广月, 张文海, 丁耀南.
金激光等离子体冕区电离态特性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5): 0- .
|
[14] |
杨柏谦, 张继彦, 韩申生, 郑志坚.
Al激光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空间分辨诊断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5): 0- .
|
[15] |
秦兴武, 袁晓东, 黄进, 徐冰, 邓武, 李文洪, 贾怀亭.
用于等离子体诊断的ps激光探针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10): 0- .
|
[16] |
白波, 郑坚, 蒋小华, 袁晓东, 郑志坚, 俞昌旋, 刘万东, 徐冰, 向勇, 赵春茁, 刘永刚, 陈铭.
激光等离子体中相干Thomson散射的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6): 0- .
|
[17] |
向勇, 袁晓东, 徐冰, 赵春茁.
用于激光等离子体诊断实验的二倍频探针光系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8): 0- .
|
[18] |
蒋小华, 郑志坚, 李文洪, 刘永刚, 郑坚, 王以超.
激光等离子体的受激Brillouin散射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1): 0- .
|
[19] |
郑志坚, 陈家斌, 丁永坤, 成金秀, 张保汉, 袁晓东.
斜入射激光等离子体堵口时空特性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4): 0- .
|
[20] |
林景全, 陈波, 尼启良, 曹健林, 周忠源.
激光等离子体软X射线源靶材的选择及特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8, 10(03):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