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烨, 李冬凤, 王子威, 闫松.
S波段超宽带高平均功率多注速调管的研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 32(10): 103005-1-103005-6.
doi: 10.11884/HPLPB202032.200202
|
[2] |
江宏球, 杨兰均, 关锦清, 徐海鹏, 张志远.
开关振荡器特性阻抗选取对输出波形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8, 30(02): 023001-.
doi: 10.11884/HPLPB201830.170324
|
[3] |
乔予思, 储中明, 陈福三.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磁铁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8, 30(12): 125105-.
doi: 10.11884/HPLPB201830.180286
|
[4] |
袁欢, 刘振帮, 黄华, 孟凡宝, 陈昌华.
强流脉冲驱动的X波段多注相对论速调管相位特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7, 29(09): 093005-.
doi: 10.11884/HPLPB201729.170131
|
[5] |
杜雷鸣, 谢彦召, 王绍飞.
平行板传输线特性阻抗仿真计算及解析修正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08): 083201-.
doi: 10.11884/HPLPB201527.083201
|
[6] |
蒋薇, 赖青贵, 陈楠, 高峰.
基于B/S架构的“神龙一号”数据库系统的实现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3): 0- .
|
[7] |
董玉和, 丁耀根, 肖刘.
固定频率后同轴谐振腔尺寸与TMn10模式阶数的可调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2): 0- .
|
[8] |
王勇, 阮望, 张瑞, 谢敬新, 丁耀根, 刘濮鲲.
L波段高功率多注速调管设计与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04): 0- .
|
[9] |
杨实, 钟辉煌, 钱宝良.
卷绕型带状脉冲形成线的特性阻抗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05): 0- .
|
[10] |
高忠贵, 林福民.
基于同轴TM812模谐振腔的毫米波多注速调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08): 0- .
|
[11] |
王宏义, 林福民, 袁文蛟.
中央开耦合槽矩形双间隙谐振腔中的TM高次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10): 0- .
|
[12] |
雷禄容, 范植开, 何琥, 黄华.
双间隙输出腔开放腔的高频特性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10): 0- .
|
[13] |
张瑞, 王勇.
高峰值功率多注速调管电子光学系统的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9): 0- .
|
[14] |
王树忠, 丁耀根, 沈斌, 2, 王进华.
多注速调管电子光学系统的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2): 0- .
|
[15] |
林福民, 丁耀根.
多注速调管π模双间隙腔截止波导输出回路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12): 0- .
|
[16] |
杨郁林, 张治畴, 丁武.
多注速调管的3维数值计算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8): 0- .
|
[17] |
王勇, 丁耀根, 刘濮鲲, 谢敬新, 张瑞.
高峰值功率多注速调管的初步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8): 0- .
|
[18] |
成永东, 李家胤.
多注速调管放大器的自适应均衡器研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2, 14(01): 0- .
|
[19] |
汪海洋, 李明光, 李家胤.
多注速调管双重入式谐振腔的解析计算与仿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2, 14(03): 0- .
|
[20] |
许琰, 赖东显, 冯庭桂.
X光辐射输运多群参数数据库的建立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7, 09(04):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