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清松, 周唐建, 尚建力, 汪丹, 李密, 邬映臣, 王君涛, 王亚楠, 徐浏, 杜应磊, 陈小明, 张凯, 唐淳.
高效紧凑室温Yb:YAG板条全固态激光技术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 32(12): 121009-1-121009-5.
doi: 10.11884/HPLPB202032.200185
|
[2] |
蒋大钢, 朱彬, 黄健, 幺周石, 李晓峰, 秦开宇.
采用投影光学估计弱起伏条件下的大气闪烁指数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01): 011015-.
doi: 10.11884/HPLPB201527.011015
|
[3] |
贾巍, 范承玉, 王海涛.
一种快速倾斜镜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05): 051003-.
doi: 10.11884/HPLPB201527.051003
|
[4] |
刘娇, 王君涛, 周唐建, 高清松.
高功率平面波导激光器研究进展及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06): 061015-.
doi: 10.11884/HPLPB201527.061015
|
[5] |
蒋大钢, 邓科, 幺周石, 杨元杰, 李晓峰, 秦开宇.
采用大口径投影光学系统监测远场散斑特征参数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08): 081021-.
doi: 10.11884/HPLPB201426.081021
|
[6] |
李静, 郑轶, 罗晋, 陈松林, 关振威, 梁璐.
航空复合涂层材料的激光烧蚀效应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02): 029003-.
doi: 10.3788/HPLPB201426.029003
|
[7] |
苏华, 魏玉欣, 王小军, 唐淳.
大口径谐振腔式固体激光中的动力学不稳定性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07): 071008-.
doi: 10.11884/HPLPB201426.071008
|
[8] |
占生宝, 赵尚弘, 倪受春, 王元一, 石磊, 张迪.
基于反射体布拉格光栅谱组束的设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4): 0- .
|
[9] |
彭钦军, 许祖彦.
高平均功率固体激光功率和光束质量关系研究进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7): 0- .
|
[10] |
乔春红, 范承玉, 王英俭, 冯晓星, 程东杰.
高能激光大气传输的仿真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11): 0- .
|
[11] |
乔春红, 范承玉, 王英俭.
氟化氘激光大气传输的定标规律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12): 0- .
|
[12] |
马晶, 潘锋, 谭立英, 于思源.
城市路径下激光光强起伏特性测量及链路余量估算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8): 0- .
|
[13] |
葛筱璐, 范承玉, 王英俭.
激光大气传输相位不连续点的时空演化特征的数值计算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7): 0- .
|
[14] |
潘锋, 马晶, 谭立英, 于思源.
孔径接收下大气闪烁频谱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9): 0- .
|
[15] |
侯再红, 吴毅, 张守川, 王小强.
湍流廓线激光雷达的研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10): 0- .
|
[16] |
强希文.
高平均功率固体激光及其大气传输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5s): 0- .
|
[17] |
孙毅义, 董浩, 毕朝辉, 李治平.
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的比较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02): 0- .
|
[18] |
石小燕, 王英俭, 黄印博.
发射系统遮拦比对均强聚焦光束光斑扩展的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3, 15(12): 0- .
|
[19] |
曹百灵, 邬承就, 饶瑞中, 魏合理, 袁怿谦, 龚知本.
HF/DF激光传输的大气衰减特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3, 15(01): 0- .
|
[20] |
雷广玉, 张天树.
驻区效应对激光大气传输的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9, 11(02):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