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程勇, 陆益敏, 唐璜, 郭延龙, 黄国俊, 刘旭.
光学薄膜抗激光损伤研究发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6, 28(07): 070201-.
doi: 10.11884/HPLPB201628.070201
|
[2] |
周刚, 马彬, 焦宏飞, 丁涛, 张锦龙, 沈正祥, 程鑫彬, 王占山.
1 064 nm高反射薄膜激光损伤阈值测量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4): 0- .
|
[3] |
王孝东, 张锦龙, 马彬, 焦宏飞, 丁涛, 程鑫彬.
高损伤阈值三倍频分离膜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7): 0- .
|
[4] |
凌秀兰, 赵元安, 李大伟, 邵建达, 范正修.
真空环境下光学薄膜的激光损伤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10): 0- .
|
[5] |
郑艳丽, 杜太焦, 束庆邦, 王建国.
不同气流环境下激光辐照金属材料温升的数值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11): 0- .
|
[6] |
李晓光, 沈军.
光学薄膜的激光损伤研究进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10): 0- .
|
[7] |
沈军, 罗爱云, 吴广明, 林雪晶, 谢志勇, 吴晓娴, 刘春泽.
化学法制备的HfO2薄膜的激光损伤阈值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3): 0- .
|
[8] |
徐美健, 於海武, 袁晓东, 段文涛, 蒋新颖, 林东晖, 曹丁象.
阵列口径Nd:YAG片状激光器重复频率输出特性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7): 0- .
|
[9] |
袁红, 谭福利, 王伟平, 孙承纬.
连续和重复频率激光对旋转壳体加热效率的数值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12): 0- .
|
[10] |
袁磊, 赵元安, 贺洪波, 邵建达, 范正修.
单脉冲和多脉冲飞秒激光对单层光学薄膜的损伤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4): 0- .
|
[11] |
张问辉, 胡建平, 陈建国, 段利华, 马平.
高功率激光诱导光学元件损伤阈值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4): 0- .
|
[12] |
田光磊, 黄建兵, 贺洪波, 邵建达.
退火对ZrO2薄膜微结构及激光损伤阈值的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2): 217- .
|
[13] |
张东平, 赵元安, 范树海, 高卫东, 邵建达, 范正修.
氧分压对ZrO2薄膜激光损伤阈值的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1): 0- .
|
[14] |
张东平, 张大伟, 范树海, 黄建兵, 赵元安, 邵建达, 范正修.
应用离子后处理技术提高薄膜激光损伤阈值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2): 213- .
|
[15] |
杨富, 黄伟, 张彬, 齐文宗, 蔡邦维.
10.6μm激光辐照下光学薄膜的微弱吸收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03): 0- .
|
[16] |
甘荣兵, 林理彬, 蒋晓东, 黄祖鑫, 钟伟, 郑万国, 叶琳.
用透射反射扫描法检测光学薄膜的激光损伤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2, 14(01): 0- .
|
[17] |
范正修, 胡海洋, 范瑞瑛, 赵强, 刘晔, 黄日成.
高强度激光薄膜的研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9, 11(02): 0- .
|
[18] |
肖峻, 吕百达, 翟群.
激光间接驱动聚变柱形腔靶内壁光斑参数计算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8, 10(01): 0- .
|
[19] |
袁永华, 刘常龄, 王春彦, 王伟平.
连续YAG激光辐照涂层45#钢的温升和升温率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8, 10(03): 0- .
|
[20] |
袁永华, 刘常龄, 王伟平, 刘自强, 任小彬.
重复频率激光辐照涂层金属材料的温升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7, 09(03):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