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晓凤, 赵元安, 彭丽萍, 汪小双, 李大伟, 邵建达.
液晶相位调控器件的高功率激光应用相关问题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 32(3): 032003-1-032003-9.
doi: 10.11884/HPLPB202032.190426
|
[2] |
刘阳, 胡鹏, 周海京.
硅中钛杂质对激光电场分布影响的数值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10): 103205-.
doi: 10.11884/HPLPB201527.103205
|
[3] |
余俊宏, 郭林辉, 高松信, 谭昊, 尹新启.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耦合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05): 051005-.
doi: 10.11884/HPLPB201426.051005
|
[4] |
刘隆晨, 张乔根, 刘轩东, 童歆, 王喆.
多间隙气体开关的电场分布特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3): 602-606.
doi: 10.3788/HPLPB20122403.0602
|
[5] |
谢娜, 黄晚晴, 郭仪, 王晓东, 方香云, 赵榆霞, 李庆, 孙立, 赵润昌, 粟敬钦, 朱启华.
双光子吸收材料用于高功率激光近场控制技术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4): 0- .
|
[6] |
孙志红, 李平, 赵润昌, 李志军, 刘华, 夏彦文.
高功率激光装置打靶精度测试技术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8): 0- .
|
[7] |
鲁江涛, 焦宏飞, 程鑫彬, 马彬, 丁涛, 张锦龙, 沈正祥, 周刚.
表面层对1 064 nm高反射镜损伤阈值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4): 0- .
|
[8] |
王建明, 段开椋, 赵振宇, 王屹山, 赵卫.
高功率光子晶体光纤激光器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01): 0- .
|
[9] |
花金荣, 祖小涛, 李莉, 袁晓东, 郑万国, 蒋晓东.
激光诱导光学材料后表面损伤的数值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06): 0- .
|
[10] |
苗心向, 袁晓东, 王海军, 吕海兵, 王成程, 郑万国.
熔石英表面铜膜污染物诱导损伤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9): 0- .
|
[11] |
赵兴海, 高杨, 徐美健, 段文涛, 赵翔, 於海武.
脉冲激光诱导光纤损伤的测试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10): 0- .
|
[12] |
陈吉欣, 隋展, 陈福深, 刘志强, 李明中, 王建军, 罗亦鸣.
高功率双包层光纤激光器受激拉曼散射和热效应的理论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9): 0- .
|
[13] |
李洪涛, 王玉娟, 夏明鹤, 关永超, 傅贞, 丁胜, 任靖, 孟维涛, 戴英敏, 韩文辉, 丁伯南, 丰树平, 谢卫平, 邓建军.
高功率Z-pinch装置5 MV主开关及开关区设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3): 0- .
|
[14] |
胡少六, 江超, 李波, 龙华, 王又青, 程祖海.
用于激光推进的高功率激光器的选择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07): 0- .
|
[15] |
谢良平, 粟敬钦, 景峰, 赵建林, 王文义, 王逍, 彭志涛.
高功率激光系统中全息“热像”效应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05): 0- .
|
[16] |
魏芸, 吕海兵, 蒋晓东, 唐灿, 任寰, 李珂.
高功率激光宽光谱减反膜的溶胶-凝胶旋转法制备工艺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3, 15(07): 0- .
|
[17] |
彭翰生.
高功率超短脉冲激光与新奇物理现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4): 0- .
|
[18] |
魏晓峰, 袁晓东, 丁磊, 郑万国, 叶金祥, 满永在.
利用受激布里渊散射脉冲压缩效应获得高功率激光输出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9, 11(02): 0- .
|
[19] |
王韬, 范滇元.
高功率激光放大器脉冲的整形设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9, 11(02): 0- .
|
[20] |
郭大浩, 王声波, 洪昕, 吴鸿兴, 戴宇生.
高功率激光的时间、空间和频率特性的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7, 09(03):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