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毕碧, 周维民, 单连强, 魏来, 刘东晓, 张锋, 田超, 邓志刚, 袁宗强, 王为武, 卢峰, 吴俊峰, 蔡洪波, 任国利, 吴凤娟, 李晋, 陈韬, 杨轶濛, 张发强, 杨雷, 曹磊峰, 谷渝秋.
皮秒短脉冲X射线背光诊断快点火靶丸压缩面密度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 32(4): 042001-1-042001-5.
doi: 10.11884/HPLPB202032.200050
|
[2] |
郑洪龙, 庹先国, 石睿, 张贵宇, 韩强, 程一鸣.
井型高纯锗探测器体源样品无源效率刻度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7, 29(12): 126001-.
doi: 10.11884/HPLPB201729.170240
|
[3] |
许佳, 徐家云, 马小军, 宋佳玲, 黎刚, 张敏超, 王力.
用α能损法测量薄膜厚度所需真空度的确定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6, 28(08): 084002-.
doi: 10.11884/HPLPB201628.151259
|
[4] |
朱鹏飞, 叶雁, 李作友, 阳庆国, 祁双喜, 钱伟新, 程晋明.
X射线散射对面密度测量结果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06): 064001-.
doi: 10.11884/HPLPB201527.064001
|
[5] |
黎维华, 王远, 谭秀兰, 杨波, 李敬, 陈云斌, 张成鑫, 刘清华.
X射线CT技术体积重构法表征异形泡沫金密度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03): 032023-.
doi: 10.11884/HPLPB201527.032023
|
[6] |
王超, 时家明, 赵大鹏, 许波, 陈宗胜, 林志丹, 黄方意, 王启超.
远红外窄带滤光片厚度的鲁棒性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04): 858-862.
|
[7] |
王毅, 李勤, 江孝国, 李成刚.
衰减透射法测量高能X射线能谱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6): 1466-1470.
doi: 10.3788/HPLPB20122406.1466
|
[8] |
朱鹏飞, 叶雁, 李泽仁, 罗振雄, 刘振清, 李作友, 朱巍, 李军.
X射线硬化对面密度测量灵敏度的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2): 463-466.
doi: 10.3788/HPLPB20122402.0463
|
[9] |
巫殷忠, 黄燕华, 尹强, 张林, 谷渝秋.
高厚度薄膜-泡沫平面调制靶的飞秒激光微加工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3): 0- .
|
[10] |
卢洪伟, 胡立群, 林士耀, 周瑞杰, 罗家融, 钟方川.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电流爬升阶段逃逸电子行为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8): 0- .
|
[11] |
董佳钦, 傅思祖, 王伟, 熊俊, 贾果, 方智恒.
X射线点投影技术在高能量密度物理相关实验中的应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10): 0- .
|
[12] |
陈定阳, 许泽平, 秦义, 宁家敏.
高功率密度软X射线在X光导管中传输效率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4): 0- .
|
[13] |
陈凯, 崔明启, 郑雷, 赵屹东.
nm量级薄膜厚度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2): 0- .
|
[14] |
王晟, 刘晶儒, 胡志云, 张振荣, 张立荣, 叶景峰, 赵新艳, 黄梅生.
分子过滤瑞利散射技术测量火焰温度和密度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12): 0- .
|
[15] |
王长军, 熊胜明.
大口径光学元件薄膜厚度均匀性修正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7): 0- .
|
[16] |
吴玉迟, 王磊, 王红斌, 刘红杰, 葛芳芳, 陈家斌, 郑志坚, 张保汉, 谷渝秋, 杨朝文.
气体靶密度的数值计算与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7): 0- .
|
[17] |
刘进, 章林文, 刘军, 施将君.
密度提取中吸收系数的使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2): 0- .
|
[18] |
张丽卿, 李波, 蒋刚, 冯建鸿, 黄勇.
碳氢烧蚀层的厚度对聚乙烯醇薄膜阻气性能的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1): 0- .
|
[19] |
郑无敌.
位相恢复法与X射线激光等离子体密度诊断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2): 0- .
|
[20] |
石磊, 何小平, 张嘉生, 邱爱慈, 吴祖堂.
绝缘环厚度对200kV箍缩反射离子二极管电参数的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6):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