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袁玉章, 张军, 白珍, 钟辉煌.
等离子体对相对论返波管工作影响的粒子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8, 30(04): 043002-.
doi: 10.11884/HPLPB201830.170444
|
[2] |
马乔生, 张运俭, 李正红, 吴洋.
X波段永磁包装相对论返波管研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7, 29(02): 023002-.
doi: 10.11884/HPLPB201729.160456
|
[3] |
李姝敏, 李永东, 刘震.
相对论返波管中击穿现象粒子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7, 29(06): 063001-.
doi: 10.11884/HPLPB201729.170038
|
[4] |
石成才, 刘大刚, 蒙林.
互耦相对论返波管等同锁相和功率放大的粒子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1): 129-132.
|
[5] |
张晓微, 肖仁珍, 陈昌华, 张黎军, 张立刚.
一种提高相对论返波管功率容量的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11): 0- .
|
[6] |
刘丰, 蒙林, 张建国, 李海龙, 宋刚永.
同轴结构多频相对论返波管的粒子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4): 0- .
|
[7] |
王辉辉, 李海龙, 蒙林, 刘丰.
带有反射腔的双频相对论返波管的粒子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4): 0- .
|
[8] |
汪伟, 钱宝良, 葛行军, 余小辉.
无外加引导磁场相对论返波振荡器粒子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2): 0- .
|
[9] |
王挺, 钱宝良, 张建德.
双波段相对论返波振荡器模拟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04): 0- .
|
[10] |
宋玮, 刘国治, 林郁正, 邵浩.
感性加载宽间隙腔相对论速调管的粒子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8): 0- .
|
[11] |
董烨, 董志伟, 杨温渊, 周海京, 姜幼明.
提高相对论返波管超辐射峰值功率的新途径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7): 0- .
|
[12] |
丁敦高, 钱宝良, 袁成卫.
一种新型慢波结构TM01-TE11模式转换器的数值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6): 0- .
|
[13] |
陈洪斌, 胡林林, 马国武, 孟凡宝, 周传明.
亚纳秒毫米波返波管粒子模拟与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6): 0- .
|
[14] |
肖仁珍, 刘国治, 林郁正.
充空气的同轴慢波结构高功率微波器件粒子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6): 0- .
|
[15] |
胡林林, 陈洪斌, 马国武, 孟凡宝, 周传明.
X波段短脉冲相对论返波管设计与初步实验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6): 0- .
|
[16] |
黄峰, 王冬, 邢庆子, 邓景康.
相对论返波管注-波作用不稳定区的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10): 0- .
|
[17] |
陈昌华, 刘国治, 宋志敏, 肖仁珍.
相对论返波管慢波结构的起始端设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8): 0- .
|
[18] |
范菊平, 刘国治, 陈昌华, 胡咏梅, 王宏军.
带有反射腔的相对论返波管初步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1, 13(03): 0- .
|
[19] |
文光俊, 李家胤, 谢甫珍, 于秀云, 刘盛纲.
耦合阻抗单阶跃变型相对论返波管的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9, 11(05): 0- .
|
[20] |
文光俊, 谢甫珍, 李家胤, 于秀云, 刘盛纲.
变阻抗相对论返波管的粒子模拟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9, 11(06):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