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春华, 侯智培, 王瑜琴, 冯震, 夏凡, 黄渊.
人工神经网络在HL-2A装置汤姆逊散射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9, 31(02): 022003-.
doi: 10.11884/HPLPB201931.180206
|
[2] |
周海滨, 刘巧珏, 赵有志, 张永民, 丁卫东.
脉冲大电流放电引爆含能材料产生冲击波的储层改造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6, 28(04): 049001-.
doi: 10.11884/HPLPB201628.129001
|
[3] |
周强, 王俊波, 邱荣, 任欢, 田润妮, 杨永佳, 蒋勇.
冲击波在空气和熔石英元件界面传播的超快诊断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01): 012010-.
doi: 10.3788/HPLPB201426.012010
|
[4] |
谭中奇, 吴素勇, 刘贱平, 杨开勇, 龙兴武.
光反馈腔衰荡光谱技术中的数据处理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10): 101006-.
doi: 10.11884/HPLPB201426.101006
|
[5] |
陆希成, 韩峰, 刘钰, 江凌, 杨志强, .
HPM效应实验中区间删失数据的处理与统计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09): 2351-2354.
doi: 10.3788/HPLPB20132509.2351
|
[6] |
谢军, 童维超, 黄燕华, 袁光辉, 杜凯, 李朝阳, 易泰民, 张昭瑞, 郑凤成, 梅鲁生.
冲击波实验用铝楔形靶加工技术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5): 1117-1120.
doi: 10.3788/HPLPB20122405.1117
|
[7] |
李菲, 吴毅, 侯再红.
实际大气中闪烁指数测量的数据处理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6): 1349-1352.
doi: 10.3788/HPLPB20122406.1349
|
[8] |
李晶, 谢卫平, 黄显宾, 杨礼兵, 蔡红春, 肖沙里.
Z箍缩诊断中椭圆晶体谱仪测量数据的处理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9): 0- .
|
[9] |
何以广, 王钊, 汤秀章.
低Z流体的单次冲击波压缩极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10): 0- .
|
[10] |
辛建婷, 翁继东, 刘仓理, 钟杰, 宋振飞, 王贵兵.
飞秒激光在铝膜中驱动冲击波的特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9): 0- .
|
[11] |
周磊, 李应红, 汪诚, 周鑫.
LY2铝合金激光冲击处理工艺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8): 0- .
|
[12] |
章勇华, 黄文华, 李平, 杨志强, 任伟涛.
基于效应数据的微波器件HPM效应分析及建模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04): 0- .
|
[13] |
黄秀光, 罗平庆, 傅思祖, 舒桦, 龙滔, 吴江, 叶君建, 何钜华, 马民勋, 顾援.
激光驱动冲击波在铝-金阻抗匹配靶中的传播稳定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11): 0- .
|
[14] |
舒桦, 傅思祖, 马民勋, 黄秀光, 顾援, 罗平庆, 龙滔.
激光驱动冲击波传播稳定性的计算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2): 0- .
|
[15] |
彭晓世, 李三伟, 安竹, 蒋小华, 刘永刚.
激光间接驱动冲击波实验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5): 0- .
|
[16] |
黄秀光, 傅思祖, 吴江, 顾援, 马民勋, 舒桦, 周华珍, 叶君建, 何钜华, 王世绩.
“神光-Ⅱ”装置倍频激光直接驱动冲击波平面性的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5): 0- .
|
[17] |
徐建程, 许乔, 柴立群, 邓燕.
基于旋滤波法的干涉条纹预处理技术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1): 0- .
|
[18] |
傅思祖, 黄秀光, 吴江, 马民勋, 何钜华, 叶君健, 顾援.
利用“神光-Ⅱ”激光装置多路光束叠加直接驱动下的冲击波平面性及稳定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3, 15(06): 0- .
|
[19] |
王运飞, 王经瑾, 刘国治.
超宽带散射信号的时域测量及处理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1, 13(06): 0- .
|
[20] |
曾先才.
用冲击波测量黑腔辐射温度的新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9, 11(01):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