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湘鉴, 张敬如, 裴士伦, 贺祥, 赵风利.
BEPCⅡ直线加速器速调管的反射保护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9, 31(02): 025101-.
doi: 10.11884/HPLPB201931.180276
|
[2] |
赵日康, 张紫浩, 张林, 王桂槟, 欧阳吉庭.
圆柱形等离子体对微波散射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7, 29(05): 053001-.
doi: 10.11884/HPLPB201729.170043
|
[3] |
刘繁, 翁俊, 汪建华, 孙祁.
常压微波等离子体炬的模拟及硫化氢处理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11): 119002-.
doi: 10.11884/HPLPB201527.119002
|
[4] |
陈颖, 赵芬芬, 毕卫红.
利用电光强度调制器频移特性实现可调延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9): 2085-2088.
doi: 10.3788/HPLPB20122409.2085
|
[5] |
罗皓飞, 杨建华, 林加金, 高飞.
微波射频场在微波管中产生爆炸电子发射特性初步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11): 0- .
|
[6] |
谭默言, 朱京涛, 王占山.
基于评价函数的极紫外多层膜反射式起偏器和检偏器设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4): 0- .
|
[7] |
何湘, 陈建平, 楚然, 陈玉东, 曾小军, 倪晓武.
等离子体用于腔体的雷达散射截面减缩的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5): 0- .
|
[8] |
董群锋, 许家栋, 李应乐, 张辉, 王明军.
微波在带电沙粒中的衰减效应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10): 0- .
|
[9] |
陈仕修, 孙幼林, 夏长征, 严国志.
脉冲等离子体辐射微波机理的初步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3): 0- .
|
[10] |
杨春平, 吴健, 冷杰.
地表反射太阳辐射的参数化计算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2): 0- .
|
[11] |
刘亮, 张贵新, 朱志杰, 罗承沐.
一种大气微波环形波导等离子体设备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9): 0- .
|
[12] |
王甲寅, 时家明, 袁忠才, 许波.
等离子体的三频点微波透射衰减诊断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4): 0- .
|
[13] |
王艳, 马弘舸, 曹学军, 冯仕云, 陈冀, 赵刚, 谢苏隆.
墙体对微波脉冲的衰减特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8): 0- .
|
[14] |
袁忠才, 时家明, 汪家春.
大气中固体燃烧等离子体与微波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5): 0- .
|
[15] |
秦兴武, 袁晓东, 黄进, 徐冰, 邓武, 李文洪, 贾怀亭.
用于等离子体诊断的ps激光探针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10): 0- .
|
[16] |
罗勇, 李宏福, 徐勇, 邓学, 赵青.
低反射低吸收高平均功率输出窗的设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11): 0- .
|
[17] |
张军, 钟辉煌.
过模慢波结构频率反射特性及谐振腔的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3, 15(08): 0- .
|
[18] |
杜太焦, 程耕, .
强电磁脉冲(激光、微波)在高温离解氮气中的击穿效应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2, 14(04): 0- .
|
[19] |
王伟, 倪元龙, 万炳根, 孙今人, 吴江, 王琛, 孙玉琴, 周关林, 顾援, 王世绩.
单发实验测量软X射线多层膜反射镜反射特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1, 13(05): 0- .
|
[20] |
向勇, 袁晓东, 徐冰, 赵春茁.
用于激光等离子体诊断实验的二倍频探针光系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8):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