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郝雨, 冯加权.
基于方差一致的随机信号功率谱密度修正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7, 29(07): 071002-.
doi: 10.11884/HPLPB201729.160534
|
[2] |
朱鹏飞, 叶雁, 李作友, 阳庆国, 祁双喜, 钱伟新, 程晋明.
X射线散射对面密度测量结果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06): 064001-.
doi: 10.11884/HPLPB201527.064001
|
[3] |
贾阳, 吉方, 张云飞, 黄文.
磁流变加工驻留时间对中频误差的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09): 092007-.
doi: 10.11884/HPLPB201527.092007
|
[4] |
邓燕, 王翔峰, 嵇保健, 石琦凯.
二元伪随机光栅与台阶校准检测系统传递函数的影响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07): 071010-.
doi: 10.11884/HPLPB201527.071010
|
[5] |
王毅, 李勤, 江孝国, 李成刚.
衰减透射法测量高能X射线能谱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6): 1466-1470.
doi: 10.3788/HPLPB20122406.1466
|
[6] |
任勇, 魏彪, 李建胜, 叶岑明, 冯鹏.
252Cf源驱动功率谱密度法测量系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1): 215-219.
|
[7] |
徐建程, 李海波, 范长江, 许乔, 柴立群.
基于Wigner分布函数的光学元件评价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11): 0- .
|
[8] |
徐建程, 许乔, 柴立群.
大口径光学元件功率谱密度的统计法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8): 0- .
|
[9] |
徐建程, 许乔, 柴立群.
空间插值在功率谱密度计算中的应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7): 0- .
|
[10] |
葛芳芳, 吴玉迟, 王磊, 喻平3, 王红斌, 谷渝秋, 沈军.
气体密度对瑞利散射法测量团簇尺寸影响的初步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01): 0- .
|
[11] |
魏彪, 任勇, 冯鹏, 杜科, 唐跃林.
基于252Cf裂变中子源的核信息系统频谱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12): 0- .
|
[12] |
李士猛, 张蓉竹.
大口径元件面形对离散支撑的频域响应特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01): 0- .
|
[13] |
徐建程, 许乔, 彭翰生.
大口径干涉仪系统传递函数的修正和校准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8): 0- .
|
[14] |
张继成, 唐永建, 吴卫东.
X射线反射法测量α:CH薄膜的密度和厚度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8): 0- .
|
[15] |
任寰, 蒋晓东, 黄祖鑫, 许华, 钟伟, 景峰.
高功率激光光学元件面形参数表征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3): 0- .
|
[16] |
柴立群, 徐建程, 许乔.
加窗后波前功率谱密度的计算值修正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12): 0- .
|
[17] |
高福华, 曾阳素, 粟敬钦, 高峰, 蔡海涛, 郭永康, 魏晓峰, 马驰.
色分离光栅对输入波前畸变宽容度的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2, 14(02): 0- .
|
[18] |
袁静, 魏晓峰, 粟敬钦, 马驰, 骆永全, 王建军, 何钰娟.
产生旁瓣的激光波前功率谱密度与焦斑性能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8): 0- .
|
[19] |
张蓉竹, 蔡邦维, 杨春林, 许乔, 顾元元.
功率谱密度的数值计算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6): 0- .
|
[20] |
王建国, 黎军, 仝晓民, 李家明.
腔靶超热电子产生硬X射线的理论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6, 08(03):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