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晓凤, 赵元安, 彭丽萍, 汪小双, 李大伟, 邵建达.
液晶相位调控器件的高功率激光应用相关问题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 32(3): 032003-1-032003-9.
doi: 10.11884/HPLPB202032.190426
|
[2] |
李平, 张君, 魏晓峰.
等离子体光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 32(1): 011008-1-011008-11.
doi: 10.11884/hplpb202032.190466
|
[3] |
余俊宏, 郭林辉, 高松信, 谭昊, 尹新启.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耦合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05): 051005-.
doi: 10.11884/HPLPB201426.051005
|
[4] |
张黎, 陶彦辉, 王贵兵, 刘国栋, 王春彦, 匡学武, 李建明, 刘海涛, 桂元珍.
气流加热对气动光学效应的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02): 297-300.
doi: 10.3788/HPLPB20132502.0297
|
[5] |
许乔, 王健, 马平, 陈贤华, 雷向阳.
先进光学制造技术进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12): 3098-3105.
doi: 3098
|
[6] |
谷胜明, 李超, 高翔, 孙兆阳, 方广有.
三维混合域重建算法在太赫兹全息成像中的应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06): 1545-1548.
doi: 10.3788/HPLPB20132506.1545
|
[7] |
谢娜, 黄晚晴, 郭仪, 王晓东, 方香云, 赵榆霞, 李庆, 孙立, 赵润昌, 粟敬钦, 朱启华.
双光子吸收材料用于高功率激光近场控制技术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4): 0- .
|
[8] |
孙志红, 李平, 赵润昌, 李志军, 刘华, 夏彦文.
高功率激光装置打靶精度测试技术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8): 0- .
|
[9] |
王建明, 段开椋, 赵振宇, 王屹山, 赵卫.
高功率光子晶体光纤激光器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01): 0- .
|
[10] |
叶知隽, 赵建林, 彭涛, 李东.
级联介质系统中多散射点形成热像的数值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9): 0- .
|
[11] |
钟杰, 罗振雄, 刘振清, 李军, 叶雁, 李作友.
非线性介质对粒子场同轴全息成像的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10): 0- .
|
[12] |
邓洪祥, 祖小涛, 郑万国, 吴卫东, 徐世珍, 赵军普, 向霞.
梯度膜作为高功率激光反射膜的初步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1): 0- .
|
[13] |
赵兴海, 高杨, 徐美健, 段文涛, 赵翔, 於海武.
脉冲激光诱导光纤损伤的测试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10): 0- .
|
[14] |
胡勇华, 王友文, 文双春, 卓辉, 傅喜泉, 范滇元.
带宽对强光束非线性成像的抑制效应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9): 0- .
|
[15] |
陈吉欣, 隋展, 陈福深, 刘志强, 李明中, 王建军, 罗亦鸣.
高功率双包层光纤激光器受激拉曼散射和热效应的理论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9): 0- .
|
[16] |
魏芸, 吕海兵, 蒋晓东, 唐灿, 任寰, 李珂.
高功率激光宽光谱减反膜的溶胶-凝胶旋转法制备工艺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3, 15(07): 0- .
|
[17] |
彭翰生.
高功率超短脉冲激光与新奇物理现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4): 0- .
|
[18] |
王韬, 范滇元.
高功率激光放大器脉冲的整形设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9, 11(02): 0- .
|
[19] |
郭大浩, 王声波, 洪昕, 吴鸿兴, 戴宇生.
高功率激光的时间、空间和频率特性的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7, 09(03): 0- .
|
[20] |
王绍民, 陆璇辉, 林强, 朱精敏, 陈宏平, 赵道木.
超高光束质量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6, 08(04):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