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丛俊凯, 何衡湘, 夏惠军, 肖婧, 邓翠.
激光诱导环氧玻璃钢等离子体电子密度测量(英)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6, 28(07): 072003-.
doi: 10.11884/HPLPB201628.072003
|
[2] |
鲍利华, 张继彦, 赵阳, 熊刚, 杨家敏, 丁永坤.
激光汤姆逊散射技术诊断辐射加热Fe/Al等离子体状态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03): 032019-.
doi: 10.11884/HPLPB201527.032019
|
[3] |
顾礼, 宗方轲, 李翔, 张敬金, 张驰, 杨勤劳.
光电子能量角度分布和空间电荷效应对变像管条纹相机的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06): 062011-.
doi: 10.11884/HPLPB201527.062011
|
[4] |
陈金忠, 王敬, 马瑞玲, 李旭, 王颖.
纳秒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中的自吸收效应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01): 012002-.
doi: 10.11884/HPLPB201527.012002
|
[5] |
赵小侠, 贺俊芳, 王红英, 杨森林, 李院院, 张相武.
纳秒激光诱导紫铜黄铜等离子体特征参数的对比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02): 022011-.
doi: 10.3788/HPLPB201426.022011
|
[6] |
易荣清, 何小安, 黎航, 杜华冰, 张海鹰, 曹柱荣.
Silex-1飞秒激光装置X射线探测系统时间特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12): 3111-3114.
doi: 3111
|
[7] |
李沫, 邱孟通, 吴坚, 王亮平, 吴刚, 韩娟娟, 郭宁, 雷天时.
软X射线连续谱Z箍缩铝等离子体电子温度诊断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10): 2493-2496.
doi: 10.3788/HPLPB20122410.2493
|
[8] |
陈金忠, 宋广聚, 陈振玉, 孙江, 李旭.
NaCl对激光诱导土壤等离子体辐射的增强效应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2): 476-480.
doi: 10.3788/HPLPB20122402.0476
|
[9] |
赵小侠.
激光诱导铝合金E414d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空间分布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9): 0- .
|
[10] |
蒲昱东, 黄天晅, 缪文勇, 张继彦, 赵宗清, 丁永坤.
利用时间分辨 Ar的K壳层发射光谱诊断内爆靶丸芯区电子温度的时间演化过程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9): 0- .
|
[11] |
杨国洪, 张继彦, 吴泽清, 丁永坤, 杨家敏, 胡昕, 李军.
神光Ⅱ黑腔等离子体时间分辨的电子温度诊断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11): 0- .
|
[12] |
王丽伟, 刘慎业, 肖沙里, 胡盺, 曹柱荣, 袁铮.
一种条纹变像管静态电子光学聚焦特性数值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03): 0- .
|
[13] |
易荣清, 李三伟, 江少恩, 杜华冰, 崔延莉, 孙可煦, 何小安.
高时间分辨辐射温度测量技术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6): 0- .
|
[14] |
吴金泉, 林兆祥, 宋述燕, 张文艳, 孙奉娄.
激光大气等离子体的空间分布特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5): 0- .
|
[15] |
陈光华, 李泽仁, 刘寿先, 陈林.
用离焦4f差分干涉仪测量等离子体壳层电子密度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7): 0- .
|
[16] |
王传珂, 刘慎业, 况龙钰, 蒋刚, 王哲斌, 胡广月, 彭晓世, 李文洪, 蒋小华, 刘永刚.
两级喇曼压缩系统配偏振干涉仪诊断等离子体电子密度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6): 0- .
|
[17] |
杨柏谦, 张继彦, 韩申生, 郑志坚.
Al激光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空间分辨诊断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5): 0- .
|
[18] |
陈卓天, 赵君煜, 方自深, 杨利.
用红外钕玻璃激光散射仪测量等离子体电子温度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02): 0- .
|
[19] |
张继彦, 杨家敏, 郑志坚, 杨国洪, 丁耀南, 张文海, 王耀梅, 李军.
Al激光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时间分辨诊断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09): 0- .
|
[20] |
刘承宜, 郭弘, 刘勇.
稳态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X光激光干涉测量方法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9, 11(05):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