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康冬冬, 曾启昱, 张珅, 王小伟, 戴佳钰.
激光产生温稠密物质的微观动力学过程及状态诊断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 32(9): 092006-1-092006-15.
doi: 10.11884/HPLPB202032.200121
|
[2] |
郑洪龙, 庹先国, 石睿, 张贵宇, 韩强, 程一鸣.
井型高纯锗探测器体源样品无源效率刻度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7, 29(12): 126001-.
doi: 10.11884/HPLPB201729.170240
|
[3] |
王洪建, 叶雁, 阳庆国, 谭秀兰, 彭其先, 粟敬钦, 李泽仁.
飞秒激光驱动纳米多孔靶产生X射线转化效率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6, 28(10): 101002-.
doi: 10.11884/HPLPB201628.151275
|
[4] |
焦路光, 赵国民, 李君神, 陈敏孙, 杨在富.
自然对流情形下激光辐照液体贮箱的机理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12): 121006-.
doi: 10.11884/HPLPB201527.121006
|
[5] |
焦路光, 赵国民, 王嘉睿, 杨在富.
自然对流情形下激光辐照液体贮箱的尺度律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09): 091003-.
doi: 10.11884/HPLPB201527.091003
|
[6] |
王洪建, 阳庆国, 叶雁, 李军, 孟立民, 余勇, 王海容, 母健, 彭其先, 李泽仁.
重复频率下飞秒激光驱动产生的X射线焦斑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03): 032039-.
doi: 10.11884/HPLPB201527.032039
|
[7] |
阿不都热苏力, 帕尔哈提, 王倩.
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Weibel不稳定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1): 110-114.
|
[8] |
郑志远, 樊振军, 邢杰, 董爱国, 张自力.
双束探测光测量激光等离子体动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11): 2669-2672.
doi: 10.3788/HPLPB20122411.2669
|
[9] |
焦路光, 赵国民, 袁立国.
1 053 nm脉冲激光对铝合金/水结构辐照效应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3): 0- .
|
[10] |
陈默.
碰撞效应对超强激光与高密度碳薄膜靶相互作用中快电子输运的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2): 0- .
|
[11] |
侯立飞, 李芳, 刘慎业, 杨国洪.
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X射线探测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7): 0- .
|
[12] |
王传珂, 蒋小华, 王哲斌, 刘永刚, 李三伟, 李文洪, 刘慎业.
神光Ⅱ激光装置的全口径背向散射测量系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8): 0- .
|
[13] |
刘丽炜, 曲璐, 谭勇, 张喜和.
脉冲激光作用单晶硅的等离子体光谱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8): 0- .
|
[14] |
王传珂, 焦春晔, 王峰, 蒋小华, 刘永刚, 李三伟, 刘慎业.
激光等离子体受激Raman散射光谱的时间分辨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9): 0- .
|
[15] |
张海鸥, 王琨, 王桂兰.
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12): 0- .
|
[16] |
张双根, 黄文忠, 谷渝秋, 蒋刚, 熊勇, 温贤伦, 王光昶.
用于激光等离子体中X射线测量的单光子计数型CCD的标定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1): 0- .
|
[17] |
秦兴武, 袁晓东, 黄进, 徐冰, 邓武, 李文洪, 贾怀亭.
用于等离子体诊断的ps激光探针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10): 0- .
|
[18] |
郑志坚, 陈家斌, 丁永坤, 刘慎业, 腾浩, 杨存榜, 张海鹰, 唐道源, 袁晓东, 赵春茁.
强激光斜入射半腔靶能量注入率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1): 0- .
|
[19] |
林景全, 陈波, 尼启良, 曹健林, 周忠源.
激光等离子体软X射线源靶材的选择及特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8, 10(03): 0- .
|
[20] |
张颖, 朱颀人, 潘守甫, 史桂珍.
类钠铜离子软X射线激光三体复合泵浦机制的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6, 08(02):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