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毛重阳, 薛创, 肖德龙, 丁宁.
“聚龙一号”4层绝缘堆和真空区电路模拟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 32(2): 025004-1-025004-5.
doi: 10.11884/HPLPB202032.190330
|
[2] |
卫兵, 卿燕玲, 丰树平, 计策, 夏明鹤, 傅贞, 李勇, 任济, 宋盛义, 王勐.
4层圆盘锥形磁绝缘传输线的电流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08): 085002-.
doi: 10.11884/HPLPB201426.085002
|
[3] |
张鹏飞, 孙凤举, 杨海亮, 孙剑锋, 孙江, 李静雅.
40级串联FLTD驱动杆箍缩二极管的箍缩特性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11): 3065-3068.
doi: 10.3788/HPLPB20132511.3065
|
[4] |
郭帆, 邹文康, 陈林.
一种磁绝缘传输线真空功率流的电路计算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07): 1845-1850.
doi: 10.3788/HPLPB20132507.1845
|
[5] |
呼义翔, 黄涛, 曾正中, 韩娟娟, 曾江涛, 丛培天, 雷天时.
同轴型磁绝缘传输线电流损失特性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05): 1298-1302.
doi: 10.3788/HPLPB20132505.1298
|
[6] |
章乐, 邹文康, 王学琼, 谢卫平, 刘大刚, 陈林, 王勐, 卫兵.
磁绝缘传输线的模拟设计与实验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4): 818-822.
doi: 10.3788/HPLPB20122404.0818
|
[7] |
呼义翔, 韩娟娟, 郭宁, 王亮平, 黄涛, 张信军, 雷天时.
磁绝缘传输线电流测量差模式B-dot探头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10): 2511-2515.
doi: 10.3788/HPLPB20122410.2511
|
[8] |
何勇, 邹文康, 章乐, 宋盛义.
磁绝缘传输线电路模拟与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3): 581-586.
doi: 10.3788/HPLPB20122403.0581
|
[9] |
张鹏飞, 李永东, 杨海亮, 邱爱慈, 刘纯亮, 王洪广, 郭帆, 苏兆锋, 孙剑锋, 孙江, 高屹.
真空磁绝缘传输线损失电子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8): 0- .
|
[10] |
杨超, 刘大刚, 周俊, 夏蒙重, 杨宇鹏, 徐旭光.
粒子模拟中阳极栅网模型的实现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9): 0- .
|
[11] |
刘美琴, 刘纯亮, 王洪广, 李永东.
基于粒子模拟的磁绝缘传输线等效电容和等效电感的计算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2): 0- .
|
[12] |
冯晓辉, 章林文, 丁伯南.
磁绝缘传输线无损磁绝缘形成过程的电磁模型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05): 0- .
|
[13] |
冯晓辉, 丁伯南, 宋盛义, 王文斗.
磁绝缘稳态电路编码中等效电感和等效电容的计算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3): 0- .
|
[14] |
宋盛义, 顾元朝, 关永超, 邹文康.
磁绝缘传输线电流损失的计算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3): 0- .
|
[15] |
宋盛义, 关永超, 顾元朝, 邹文康.
初级试验平台磁绝缘传输线的电路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5): 0- .
|
[16] |
宋盛义, 顾元朝, 关永超, 邹文康.
TLCODE方法在多路传输线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12): 0- .
|
[17] |
蔡红春, ChernenkoAS, KorolevVD, UstroevGI, IvanovMI.
不同Z-箍缩负载磁绝缘传输线电流损失特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2): 0- .
|
[18] |
宋盛义, 仇旭, 王文斗, 谢卫平.
磁绝缘传输线的有损线模型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5): 0- .
|
[19] |
宋盛义, 仇旭, 卫兵, 顾元朝, 谢卫平.
阳加速器水传输线及磁绝缘传输线的电路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7): 0- .
|
[20] |
宋盛义, 王文斗, 曹文彬, 林其文, 冯晓晖, 孙承纬.
4层圆盘锥形磁绝缘传输线的等效电路模型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06): 0- .
|